□許子和
一提到野生地鱉,我便想起少年時代的往事……
記得我在村里念初中的時候,母親因操勞過度,腰酸背痛,日漸憔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有一天,我打聽到捉深山里的地鱉做湯喝能治酸痛之病。于是,我決定去姑母家住的山里捉地鱉。
暑假的一天清晨,雄雞催醒了沉睡中的我。我匆匆吃了地瓜飯后,便迎著晨曦出發了。翻過兩座山,來到姑母家,方知地鱉怕光,喜歡在深夜出沒,只能在三更后去捉。到了半夜,姑父和我拿著小袋出門了。漆黑的夜,萬籟俱寂,手電筒光柱下的山路,崎嶇不平……我仿佛進入了魔幻世界,手腳有點不聽使喚。此刻,我仿佛看見蠢蠢欲動的地鱉,便壯著膽子一步一步地上坡。突然,不遠處傳來“沙沙沙……”的聲音,姑父叫我關滅手電筒,一動不動地站著。那聲音越來越近,顯然是一條大蛇在眼前的草叢里爬動。我嚇出了一身冷汗,差點叫出聲來。我緊緊地拉著姑父的手,聽著那響聲漸漸遠去了……
險情過后,我們打亮了手電筒,邊走邊搜尋。忽然,神秘的地鱉進入了我的視線。它們從潮濕的石縫里爬出來“夜游”,此刻被強光嚇得不敢動彈,我快速把就范的“俘虜”一一裝進袋子。初戰告捷,乘勝前進。在松針雜草堆里,我們驚喜地發現了成堆的地鱉,便將它們全部“捉拿歸案”。看著袋里爬動的小精靈,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下坡后,我一腳踩空,往地坑里滑下去,幸好抓住了一束大草叢,眼疾手快的姑父上前抓住我的手,使勁把我拉了上去。那坐在地上的袋子緊閉著嘴唇,在望著驚魂未定的主人呢。我撿起袋子,手電筒往地坑里照射,嚇了一跳,好深啊!
回去后,我們把地鱉倒入廣口瓶,一股腥臭、微咸的氣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打亮手電筒,端詳著瓶中可愛的地鱉:扁平卵形,長2厘米多,寬約1厘米,背部紫褐色,無翅,頭部較小,有一對絲狀觸角,胸部有三對足……
第二天,我和姑母一家告別后,帶著昨晚的“戰利品”下山回家。在鄉親的指點下,我用一斤豬骨頭、適量的五指毛桃和少許地鱉煲湯給母親喝。母親按療程喝地鱉湯,一個月后終于腰不酸了,背不痛了。望著面帶微笑的母親,我心里充滿了成就感……
一眨眼,離開學只有一個月了,我開始為下學期的學費發起愁來:母親種田,全靠父親微薄的工資維持家庭開支,我們兄弟的學費成了家里的經濟負擔。
那天黃昏,我出門散步解悶,走到村外的油坊旁,看見幾只地鱉從墻腳的松土里爬出來。這時,捉地鱉到鎮上賣錢的念頭在我腦海閃現。忽然,一只老鼠殺了出來,它想干嘛?我躲在墻角欲看個究竟,只見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地鱉一一作為美餐。真沒想到,老鼠是地鱉的天敵!我想,松土里肯定還藏著地鱉,就大吼一聲,嚇跑了老鼠。之后,我飛奔回家,拿來了手電筒、廣口瓶,將松土慢慢扒開,果然看見不少藏在里面的地鱉,便用廣口瓶將其全部捕獲……
然而,想用這些地鱉為我們交學費,那簡直是杯水車薪。為了捉到更多地鱉,我絞盡了腦汁。“車到山前必有路”,我終于想出了妙計,在大口瓦罐里,放入炒過的米糠作誘餌,將罐埋在地鱉經常出沒之處,保持罐口與地面相平,其上放幾根稻草。夜晚,地鱉出來取食時嗅到了香味,便爬入罐內……就這樣,在柴草堆、豬圈、牛棚旁,夜間出來覓食的小生靈,便成了我們的“甕中之鱉”。開學了,看到我們用賣地鱉的錢交了學費,母親欣慰地笑了……
如今,野生地鱉失去了自然孳生的場所,它們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