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仙游臺創園進入“仙游甜柿”的“采摘季”。據悉,該創業園今秋共有800公頃臺灣甜柿進入投產期,預計可采摘2萬噸左右,銷售產值預計可高達2.8億元。
據統計,“仙游甜柿”去年創產值1.2億元,其利潤是本地陳燮柿的9-10倍,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可達6億元以上,還可精心打造成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的一大獨特新景觀,并帶動周邊群眾1500多戶種植以臺灣甜柿為主的各種臺灣名優水果,特別是一個個如雨后春筍般在創業園涌現的家庭農場,逐漸成為推動仙游農業合作生產加快市場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的一支生力軍,使當地山地、農田利用率明顯提高,同時也解決了家庭農場周邊一部分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問題,每年僅山地租金、勞務收入及從事與臺灣甜柿等相關的產業,年增收高達2000多萬元。如今,在仙游縣委、縣政府的有序引導和臺商以商引商下,仙游優質廣袤的北部山區種植臺灣甜柿的規模越來越大,初步形成臺商農業投資集中區,原來的荒山被逐漸開發成發展漸入佳境的甜柿生產基地。
在臺農的強力帶動下,仙游臺創園引種甜柿形成了“開發熱”,并帶動周邊群眾1500多戶種植各種臺灣名優水果,特別是一個個如雨后春筍般在創業園涌現的家庭農場,逐漸成為推動仙游農業合作生產加快市場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的一支生力軍,使當地山地、農田利用率明顯提高,同時也解決了家庭農場周邊一部分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問題,每年僅山地租金、勞務收入及從事與臺灣甜柿等相關的產業,年增收高達2000多萬元。“以前,仙游北部山區的游洋、鐘山等鎮一大片區域可都是荒山。”作為第一家在仙游游洋種植臺灣甜柿、見證山區變化的山益農場創始人之一、臺灣人蔡建全頗有感觸地回想道,鐘山、游洋這邊地廣人稀,且多為丘陵山坡地形,海拔較高,山路顛簸崎嶇,至今這些昔日景象仍歷歷在目。如今,在仙游縣委、縣政府的有序引導和臺商以商引商下,仙游優質廣袤的北部山區種植甜柿的規模越來越大,初步形成臺商農業投資集中區,原來的荒山被逐漸開發成發展漸入佳境的“仙游甜柿”主要生產基地。 (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