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東南沿海省份最大的礦石碼頭——莆田市東吳港區羅嶼港口保稅堆場投運,迎來25萬噸級外輪首靠。如今,這個“千年古港”對外開放碼頭煥發新活力,全天候提供“零距離、零待時、零障礙”的“三零”出入境通關服務,得益于莆田邊檢部門緊緊圍繞移民和出入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工作重點,創新服務思路,制定多項舉措,為對外開放口岸大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高效服務“海鐵聯運”
8月24日,滿載24.7萬噸鐵礦的日本籍“印地希望”號外輪,在莆田邊檢站官兵驗放監護下,順利靠泊東吳港區羅嶼港口9號泊位。據現場驗放的該站執勤業務一科教導員劉德政介紹說,這是羅嶼港口第一艘入境外輪。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放管服”政策精神,這個站安排專人駐企跟進服務,“一對一”掛鉤,主動上門,指導碼頭企業建設完善配套通關設施,打造“多元化需求、一體化服務”便民服務模式。
莆田市是唐宋以來“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東吳港區開港于宋代,與臺灣鹿港相對,都是古代的著名港口,歷史上商貿盛行,海船聚泊城下。目前,東吳港區東1東2號兩個深水泊位總投資22億多元,羅嶼碼頭已通過“海鐵聯運”方式向內地省份輸送物資。特別是鐵路直接開通到港區,與向莆鐵路、福廈鐵路、京九線、浙贛線相接,實現海鐵聯運“無縫”銜接,輻射服務江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區鋼鐵企業的鐵礦石數量將超過3000萬噸,大大拓展了港口腹地,構建我國中西部地區更加便捷順暢的出海新通道。
“通過深化‘互聯網+’應用,助推電子口岸建設,改變人工前往邊檢值班室、報檢室提交紙質資料的方式,實現船舶出入境網上申報辦理。”該站劉用峰站長介紹說,他們突出對重點企業服務保障開展研究和論證,在口岸構建“馬上就辦”服務體系,實行“5+2”、“白+黑”辦理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查驗手續,使船舶出入境“一次報檢,集中審批”,碼頭企業辦理船舶、人員和貨物出入境手續“只跑一次”。不久前,一艘6萬噸外籍船舶亟需在國投湄洲灣煤炭基地碼頭停靠,但口岸臨時開放,不符合通航條件。得知情況后,執勤業務一科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全程指導船方補齊手續,最終通過“一船一報”模式,保障外輪順利停靠,為企業創造了2000多萬元產值。
既放得下也“管得往”
今年10月底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將在我市舉辦,連日來,負責出入境檢查的莆田邊檢站堅持24小時“屯兵一線”,在莆田市11個對外開放碼頭泊位實行交叉式巡邏,最大限度增加巡邏時間和密度,并將巡邏重點向偏遠分散的港區作業點、海上作業區延伸。
莆田市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港區還建有國家重點能源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全國最大加工鋸材基地、石化產業等大批國家大型重點企業。今年來,莆田邊檢站精準把握國家移民管理局服務管理新要求,牢牢繃緊防范安全風險這根弦,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先行一步,建成完善口岸智能化管控平臺,成立福建省首支規范化的駐企邊檢輔警隊伍,扎實開展口岸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及時掌握出入港外輪動態,確保放得下、管得往。同時,這個站在全省率先成立“凌晨快線”服務機制,夜間主動在港區一線“現場辦公”,在口岸外錨地的海面上設立“海飄窗口”,無論刮風下雨、黑夜凌晨,監護靠泊的出入境船只晝夜安全。這個站還促成莆田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莆田口岸邊防檢查限定區域分級管理辦法》,這是福建省首次以地方政府行政規章形式,對出入境口岸限定區域管理進行規范,并與國際慣例“接軌”。
7日10日,臺風“瑪莉亞”向閩浙沿海襲來。在東吳港區國投煤炭碼頭,為了搶在臺風前離港避險,港區工人“三班倒”作業緊急卸貨,莆田邊檢站利用船舶航跡追蹤系統,在網上比對跟蹤,全面掌握船舶動態和報警類別,并通過港區視頻監控確保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應急處置,確保了巴拿馬籍“恒運”號、利比里亞籍“康斯坦丁”號2艘在港外輪順利撤離。堅守在港區的執勤業務一科5名官兵,還現場擬制應急方案,及時將30多名附近工人、村民轉移至邊檢執勤點的室內體育館,在有序抗臺中把群眾損失降到了最低。
找準“穴位”建強堡壘
“守護在港區一線,感受到日新月異的出入境服務舉措,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更能激發真摯情感、產生理性認同。”當執勤業務一科教導員劉德政用樸實的話語說起港區變化,不僅激發起場內工人的濃厚興趣,就連身邊的市總工會、市共青團委、市婦聯等43名參會人員也紛紛用掌聲表示贊賞。連日來,這個站與莆田市總工會、福建八方港口發展有限公司“聯袂登臺”,進東吳港區宣講國家移民管理局“放管服”改革新舉措。
如果把出入境“放管服”改革比作一部“機車”,那么,口岸一線黨組織就是機車的“引擎”。“引擎”的動力越足,“機車”的速度就越快。莆田邊檢站推行“部隊、企業、工會”三方黨建聯創聯建,通過組織結對、黨員聯動、黨群聯盟等方式,凝聚黨組織合力和發揮黨員模范作用,逐漸形成了港區內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這個站牽頭研究出臺《“三方四共”黨建工作機制》,注重“警企工”黨建資源科學整合,共同建立聯合處突和直接聯系機制,廣泛開展黨員先鋒服務活動,從信息共享、警務公開、維權機制等5個方面入手,嚴密口岸管控查驗程序,扣緊口岸安全鏈接。
黨建做實了,就能轉化為港區生產力。今年來,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莆田市東吳港93名“警企工”黨員骨干發揮引領作用,以“警企工”黨建聯創為紐帶,各施其長、相互支持、相互服務、相互促進,為港區發展輸送“紅色暖流”,主要指標呈現出穩步上升的喜人態勢,全年檢查出入境(港)船舶比增33.3%。這個站先后被莆田市政府授予“愛民固邊模范邊檢站”稱號,“家文化”黨建做法被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轉發。國務院批復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福建秀嶼港口岸更名為莆田港口岸并擴大對外開放,并為莆田邊檢站、莆田海關等四個口岸查驗單位共新增編制90名。
(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