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嶸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快到了,看著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精裝月餅,竟勾不起我丁點兒食欲,在欣賞著華美的包裝盒的同時,心生無限感慨。不知何時,月餅已不再是中秋節人們饞羨的美食,而是憑著精美奢華的包裝搖身一變成了人們競相攀比的人情消費。
月餅本是中秋節的一個象征,具有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寄托了濃濃的親情,增添了節日的氣氛。然而如今日漸禮品化的月餅,早已背離了人們對月餅的原始情感,吃包裝,吃檔次,月餅中所包含的濃濃親情也逐漸轉淡了。每年中秋節后,那一堆堆精美的包裝盒便成了高檔垃圾,既造成了浪費,又污染了環境,實在不足稱道。這些昂貴卻難以下咽的月餅,與我童年所吃的物美價廉的掉渣月餅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餅不同”,臨近中秋,最是那一抹香甜,觸發心底最甜蜜的回憶,童年的月餅香總是讓人“才下舌頭,又上心頭”。
童年的中秋,吃月餅是件最幸??鞓返氖?。每到中秋,那深深烙在味蕾上又酥又甜的月餅香便從綿長悱惻的記憶里,穿過纏綿的秋風,翻過高山,掠過大海,越過平原悄然飄落在我的窗臺上。那時,雖然物質匱乏,但是,每一個節日的到來,吃都會是頭等大事,這一天食物要比平日豐盛許多。
中秋節是最具人情味的節日,除了飯菜豐盛之外,月餅更是少不得的應景食品。
每年中秋,母親都會奢侈地買回兩斤月餅,一斤冰糖餡,一斤紅豆沙餡,每斤月餅有十個。包裝紙正中印有圓形藍色印記的是冰糖餡的,圓形紅色印記的是紅豆沙餡的,想吃什么餡的很好分辨。看著用白皮紙包裝的月餅,我早已兩眼放光,饞涎欲滴,只待母親一聲令下,便可與哥哥姐姐們大飽口福了。
通常情況下,我會先嘗一個我最愛的紅豆沙餡,然后再嘗一個冰糖餡的,這兩個囫圇吞棗地下肚,基本上是沒能細細品味的,不過是滿足了一時的口腹之欲罷了,只感覺十分味美香甜,心中有道不出的歡欣滿足,卻又意猶味盡。
接下來,才會開始耐心細致地品嘗。我小心地打開薄薄的浸有油漬的包裝紙,一個正中點有淡紅色小印記的如小籠包般大小的月餅便呈現在眼前。月餅上的白色酥皮,酥得不忍用手指觸碰,感覺一碰就會掉落。看著手中如滿月般的月餅,我的心中十分好奇,不知月餅師傅是怎樣將月餅做得如此酥而不焦,甜而不膩?
待把賞完之后,便由左手掌心托著,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地揭去最外面的那層酥皮,慢慢地放進嘴里,唯恐一不小心碰掉一小塊,會惹得自己心疼半天,然后再揭去第二層、第三層……就這樣一層層地揭,一口口地品,那淡淡的甜香味便回蕩在唇齒間,彌漫在空氣里,直至揭到包在餡外面的那一層,這時月餅變得渾圓,白里透紅,像剛出生的嬰兒般嬌嫩,包裹在最里面的紅豆沙顯得更加飽滿,呼之欲出。直至此時,方由右手拇指和食指捏著送至嘴邊,萬般不舍地輕咬下去,紅豆沙的甜香味立刻霸道地侵占了味蕾,令人精神一振,舌尖上所有的味覺細胞頓時蘇醒過來,開始奔騰雀躍。每咬一小口,左手就配合地抻在唇下接著,不讓一粒餅渣掉落地上。細嚼慢咽地吃完餡,再將包裝紙上散落的餅渣與紅豆沙碎屑悉數倒進嘴里……
記得每年中秋,母親都會滿足地看著我們幾個分享月餅時嘰嘰喳喳的歡笑,那一刻的溫馨快樂便凝在月光中,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記憶里。
在物質豐盈的當下,或許只有不想吃的,沒有吃不到的,然而豐足的物質生活,卻未能找回童年舌尖上的美味。
“眾里尋它,難覓童年月餅香”,如今尋遍大街小巷,卻再也品嘗不到記憶深處的傳統月餅了。童年純正的月餅香,也許成了一種烙印,植入血與骨之間,永遠不會消散,終會成為溫暖一生的回憶與心靈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