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處真君子”的林肇祺人生歷程
位于福建東南沿海的莆仙地區,自唐設郡以來,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形成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其文化構成中,既有古閩文化的遺存,也有漢唐以降中原文化的融入,這主要表現在莆仙方言、民俗和民間藝術的獨特上。長期以來,儒、釋、道三教在這方神奇土地上兼容并蓄。從宋始,有澤播四海的媽祖民俗信仰,明朝有著名學者林兆恩創立的“三一教”,并形成了求真、向善、崇德、重教的莆仙文化特色。仙游楓亭,既是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蔡襄的出生地,又是南宋抗元英雄陸秀夫夫人蔡荔娘的故里。在莆仙文化藝術中,尤以李在、曾鯨、宋玨、林肇祺、李霞、李耕、黃羲的國畫藝術蜚聲畫史,其中林肇祺亦為楓亭人也。
林肇祺,清末秀才,福建仙游楓亭鎮南嶺人,字介人,號頤道人、壽庵、壽庵氏、藍麓樵者、摘斗山民、鶴也、鶴野老人,50歲后又號半癡、巨癡、跛鶴、跛道人。他自幼父母雙亡,兄長早逝,賴寡嫂蘇氏以女紅將他撫養成人。在艱難處境中,林肇祺矢志習畫,拜被清同治帝稱為“江南畫竹第一家”的畫家朱官登為師。1897年,林肇祺遠赴江西景德鎮手繪瓷畫,現見一對潔白的筆筒上所繪的仕女畫,頭部夸張,臉部的設色在額、鼻、下巴留白,形象婀娜多姿,宛若清代改琦、費丹旭清新可愛的仕女畫風格。中年,林肇祺任楓亭鑄青小學美術教師。晚年,林肇祺上奉寡嫂,至孝如母;妻子早逝,下養6個子女(4女2男),課督長女林蘭英丹青,詩書傳家。肇祺?!袄杳骷雌?,灑掃庭院,整理筆墨紙硯;繼而徒步嶺頂,仰望遠山,平視海天,歸則凝神作畫”。
作為民間畫家,林肇祺除了賣畫收入外,還以從事壁畫為生。他在仙游楓亭滄溪村連塘宮、楓亭霞橋村靈慈廟繪有《媽祖傳說圖》56幅,在楓亭鋪頭村七星祠繪有《十八學士登瀛洲圖》《十八羅漢圖》,在興泰云頂巖鄭僑讀書處繪有《龍虎猴鹿圖》,至今還幸存3幅《山水畫》,楓亭麟山宮幸存4位八班、四大天王、龍虎、猴鹿、松鶴、麒麟等共計19幅作品,可惜這些壁畫還是遭到了白灰覆蓋的厄運,后又經畫工的描摹,已沒有原作的筆墨之精妙了。
林肇祺的文化藝術修養全面,他詩、書、畫、印兼擅,也無所不工。其《八仙過?!啡宋锂嬏N含著“揚州八怪”之一閔貞的粗筆風格,筆墨樸拙,意趣橫生;其仕女畫《麻姑晉酒》,畫中的麻姑,面容嬌妍,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為仙游后學畫家黃羲所借鑒,現我們可以從黃羲的《麻姑晉酒圖》中得到印證。于畫之外,林肇祺的詩才被公認為是莆仙詩壇的翹楚。他到底有多少首題畫詩、抒情詩、懷古詩和紀游詩,現難以一一收全,僅存有《楓亭廿四景詩》一集。其融入畫中的題畫詩,內容之豐富,應在其詩篇中占有一席之地。畢業于臺灣大學的林肇祺嫡孫林杰說他母親林蘭英女士常常吟誦其祖父《魚蝦圖》題畫詩:“漫擬蝦須素箔名,何須銀蒜水邊生。魚多比目休相混,訝是鮫人自織成。”欲了解林肇祺更多的題畫詩,我們可以在他畫中進行慢慢地品味。林肇祺的懷古詩之雋永,可試舉他于清宣統元年(1909)為鑄青小學“讀月樓”所作的詩:“窗前鑄史三更月,樓下青山一點螺。遙想王侯成底事,依稀臺斗共天河。”
林肇祺的書法墨跡留存不多,能見者在他的題畫和石刻上有楷書、大篆和行書。其楷書書法見于楓亭塔頭山會元寺的《巢云碑》和《仰止》石刻,明眼人一看便知為修為深厚者所書,其點畫清爽勁健,寓有唐代柳公權、黃自元楷書之勁秀,不溫不火,獨樹一幟。其大篆出自《神禹碑》《墻盤》《毛公鼎》和《大盂鼎》金文系列。從林肇祺幸存的集《神禹碑》字聯和楓亭塔頭山萬壽塔東側碑刻看,他應比較喜愛《神禹碑》。該碑字體形如蝌蚪,又似蟲書,很難辨識,所以被稱為我國八大“天書”之一。林肇祺集《神禹碑》字聯,筆畫喜用肥筆,或重團,以此突出其點畫形態,具有質樸沉雄的個人特征。大篆的書寫,或集聯,往往為人所不識,只有專業者或大學者才喜為之,如吳大徵、羅振玉、黃賓虹等人,都是書寫金文大篆的高手,在莆仙更是少見。林肇祺的題款行書出自明清畫家的法帖,用筆自由舒展,款字相得益彰。更為令人敬仰的是仙游畫家中會篆印者首推林肇祺,他的印章與普通畫家相比,內容與形式俱多,鈐蓋在他畫上與題款恰到好處,如魚得水。如“肇祺畫印”“肇祺之印”“畫禪”“禪心”“禪機”等,既可印證林肇祺山水畫藝術審美思想,也蘊含著秦璽漢印的內涵和朱家“文雅堂”的精華,篆法平正,章法疏密有致,朱白分明,其傳統意蘊耐人尋味。
林肇祺的文集有《蓮子心集》,是他借純潔的蓮子,懷念他不幸的父母和含辛茹苦撫育他成長的長嫂,及對亡妻的悼念等。林肇祺還有《詩畫淺說》等著論,可以想象里面一定有他詩畫的高論,憾不知流落何方。因此我們界定林肇祺為莆仙地區絕無僅有的一位才華洋溢的文人畫家。
林肇祺信仰佛教,一生淡泊名利,身著青色的長衫布褂,過著清淡的素食生活,其潤筆收入,除家用外,悉作善事。如民國八年,林肇祺參與重修楓亭萬壽塔和朱子祠,他親筆題詩雕刻其上并兼任監工。其生活狀況如他的題畫詩云:“依之臨江結草廬,朝朝暮暮讀我書。書聲透出煙霞外,惹得漁人問買魚?!?/span>
林肇祺恪守傳統美德,不趨炎附勢,有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如他《深山觀瀑》畫中題詩:“深山觀瀉瀑,洗卻趨炎心。”還有他的《家訓》云:“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吃齋。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逼錇槿说驼{謙遜,在他的《墨竹圖》題詩可見:“漫道白頭無遠志,吟哦猶有大虛心?!笨梢娏终仂鞑焕⑹且晃坏驼{內斂、恪守傳統道德文化的人。
在仙游,與林肇祺前后的畫家有朱官登、黃羲、李霞、楊舟、李耕等。他們互為抬愛,沒有同行相輕的陋習。朱官登和楊舟比林肇祺年長21歲,林肇祺的年紀比李霞年長3歲,比李耕年長17歲,比黃羲年長21歲。林肇祺和李霞的人物畫同師“揚州八怪”之一閔貞的人物畫,林肇祺對李霞出眾的人物畫佩服不已,李霞對林肇祺的山水畫也贊賞有加,如他在林肇祺的山水畫中跋云:“觀壽庵氏山水,吾當退避三舍。”林肇祺對李耕亦是,他在贈李耕的《楓江水暖圖》上題道:“味李青蓮供奉詩,仙才也;讀一琴道人(李耕,字一琴道人)畫,禪機也。愧我書畫未能從容二李之間?!边@既是林肇祺的自謙,也是他極力追求的藝術境界。由此,在《林肇祺畫集》序言中,朱官登、林肇祺、李霞、李耕4人被時為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翁振新譽為“20世紀初中葉莆仙畫壇四架奮力奔跑的馬車”。(黃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