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功俊
許多年以來,每當想起昔日鄉村的露天電影時,我便會有一種樸素的感動,暖暖地盈滿心頭。作為生命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段落,鄉村的露天電影是那樣質樸美好,那樣令人難忘,隨時都令人萬般感慨。
那時,每到農閑,鄉上的電影隊為了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便挨村免費放電影,也就是露天電影。那時,電影之于鄉村,無疑是一切娛樂中最優美的形式,這形式讓鄉下人不由自主地換一種眼光去看自己眼中原本熟悉的世界。于是,電影隊一到,消息便迅速在村子間傳開了。
天還沒黑,人們早早地吃好晚飯后,便扛著并不輕巧的長板凳,雄赳赳氣昂昂地向著放電影的村子出發了。常常以為第一個到,能占到最好的位置,但那白布拉起的銀幕前,卻黑壓壓站滿了人。年長的坐在椅子上,面容安詳,從容鎮定,一派長者風范,但眼角的余光時不時瞄著放映機。中年漢子則焦急地在原地一圈一圈地轉著,吸一口煙,向風里吐出去,大聲嚷嚷:“怎么還不放映?”而那些年輕的姑娘,看電影更多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們是成群結對的,在人堆里用眼睛悄悄地注意一直望著她們的小伙子。她們漫不經心地跟同伴說著話,眼睛卻不知跟中意的小伙子說了多少悄悄話。電影好看不好看無所謂,放映什么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青春的電影已經開演了。
電影放映前,全場一下靜無聲息,沒有一個人走動。偶爾有小孩把手伸進光束做手影,立馬被人拉了下去。當銀幕上那些漂亮的衣服,那些好吃的東西,出現在鄉下人面前時,他們很高興。他們喜歡聽電影里的人說話,喜歡故事的圓滿結局,希望每個人都活得好好的。當人物的命運與他們期望的不一樣時,他們心里那個恨呀,真是說不出,總是再三地說:“這不是真的,這是城里人變著法子騙咱鄉下人呢。”說是這么說,他們仍然被感動著,仍然在下一次放映這部電影時,希望那些死去的人能復活。若有極具感染力的悲傷情景,有的女人會淚光點點。要是抗戰片,敵我兩軍開火,他們則在心里喊著“打”,兩手攥成了拳頭。也會有人叫出聲的,只是大家全神貫注于電影,很少在意。有人在別處看過那部電影了,便會在人堆里說起情節來,結果引來一片罵聲:“就你看過,看過了還來看?”大家覺得說了再看沒有懸念,意趣就大打折扣了。但看過的人忍耐不了多久,不一會又說了起來,結果被大家合力擠到了別處。
那時鄉村的精神食糧匱乏,一場電影常常成為人們經久不衰的話題。串門了,話題常常起于電影落于電影,剛剛跟別人說過的故事情節,現在一回想一模仿,又津津有味。尤其是那些幽默的情節,前幾分鐘剛笑過,現在講起來,又充滿了趣味,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如今,露天電影早已淡出了鄉村人的視線。現在的鄉村,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晚飯后,便成了電視劇的天下。而當年懵懵懂懂的我們,都已為人父母了。我們的話題,已不再圍繞著一場電影;我們的腳步,也不再為看一場電影跋涉。今昔對比,當下的孩童和少年,他們的童年早已不是當年的我們所能比的。然而那個年代,精神食糧雖然貧乏,但仍有一些東西讓我們深深地追憶和回味。
露天電影,已隨著時光的遠去漸漸沉淀在歲月深處。如今,電影還在繼續發展,但鄉村露天電影所營造出的那種恬靜的氛圍和樸素的意趣,卻是任何一座豪華的電影院無法營造和復制的。露天電影沿襲著那種鄉村的煙火氣息,那種“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超然和簡單,會讓每一個曾經在鄉村生活過、艱辛過、寂寞過的人,終生感懷,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