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場變生態園,百姓生活環境大變樣,我們村老百姓真的很感謝!”6日,筆者慕名來到縣道231線何嶺段盤山公路下的嶺下村,但見原先鑲嵌在山坳里、臭氣熏天的垃圾場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二三米高的木棉樹迎風挺立,綠意盎然,充滿生機,蛻變成引人駐足滿眼生態的“綠飄帶”。
嶺下村何嶺垃圾場占地面積5000余平方米,曾經長時間分擔著嶺下、仙水等周邊幾個村生活垃圾的“吸納”任務,雖是個垃圾臨時堆放點,但早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山”,一直為全省首批15個鎮級“小城市”榜頭鎮的環境整潔衛生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山體覆蓋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惡臭沖天、污水橫流,還滋生了許多蚊蟲鼠蟻,垃圾填埋場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隨著“小城市”集鎮區的不斷升級擴容,該垃圾場造成的環境污染與市政建設、市民生活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影響了區域內居民的生活品質。
垃圾場的變化,緣自今年初榜頭鎮啟動的封場建設項目建設。在美麗鄉村生態環境整治工作中,該鎮以原垃圾場和何嶺山上的山塘、花圃為依托,整體綠化改造,規劃建設以“會呼吸的綠飄帶”為主題的環山鄉村旅游新景點。
據悉,該鎮斥資100余萬元,全面清理這一片小山包似的陳年垃圾,轉運至莆田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發電,并對受污染的土地進行環保治理,運用山間肥沃的砂質土壤改良、生態修復。同時,定為全鎮義務植樹點實施大綠化,組織鎮村干部在今年植樹節期間栽種了200余株大苗木棉樹,經精心呵護,茁壯成長,如今舊貌換新顏,打造成嶺下村的一個村中景亮點,不僅消除了生態安全隱患,也為農民休閑提供了一個好去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態。
眼下,這里建成了林木蔥郁、鳥語花香的別致環山公園,環境變美了,每天都有老少村民在山坡上散散步,鍛煉鍛煉身體,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許多村民后怕地說,很難想象就去年,這里垃圾還堆放如山,氣味難聞,村民無不掩鼻而行。
“明年開春二月底三月初,這片木棉花將迎來花期,樹上紅艷艷的花朵掛滿枝頭,自可引來成群鳥兒在花間嬉戲;‘落葉開花飛火鳳’,樹下的落英繽紛可鋪上一層‘紅毯’,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別塵世,真的是美極了。”榜頭鎮共建辦主任阮進告訴筆者,整治后,垃圾山變成供民健身、休閑的公園式綠地,極大增強了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有感度”。 (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