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了解我市鹽業體制改革現狀與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等,日前,市九三學社組織社員前往秀嶼區東嶠鎮莆田鹽場開展調研。
在莆田鹽場場部,大家認真聽取了莆田市秀嶼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莆田鹽場黨委書記、場長曾鐵雄的情況介紹,參觀了莆田鹽場圖片展示廳,深入莆田鹽場江堤分場實地察看了海鹽制作工序。通過歷年的圖片展示,進一步了解莆田鹽場的創業史、發展史,以及推進鹽業體制改革在生產、經營和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困擾和發展瓶頸。
據了解,莆田鹽場產鹽歷史悠久,自1958年9月建場,是福建省最大的綠色食品鹽生產基地,現有鹽田面積10.39萬公畝(其中紅線保護8.02萬公畝、控制廢轉區2.37萬公畝),年產優質海鹽近9萬噸,占福建省年產量三分之一。現有職工787人、離退休職工2991人。莆田鹽場傳承千年技藝,打造匠心好鹽,具備生產貢晶鹽、福晶鹽、日曬一級品、二級品、天然鉀鎂海鹽的能力,從海水的導入、逐級提純,到海鹽的提取、曬制、加工,做到純天然、全手工,其工藝獨特,鹽品凈白細膩,口感回潤甘甜,且鈉含量偏低,不易結塊,不加任何添加劑,富含人體所需的鈣、鋅、鎂、鉀等數十種微量元素。“貢晶鹽”、“天然海晶鹽”、“原鹽”成為黨的十八大、杭州G20峰會和廈門金磚會議等重要會議的指定用鹽。 (涂軍 吳丹琳 鄭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