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明
成大事者必有大胸懷。
光武帝劉秀打敗王郎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他的函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
三國時,諸葛亮去世后蔣琬主持朝政。朝中有個叫楊戲的官員非常高傲,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吱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狄仁杰也是個有胸懷的人。有一次,武則天對他說:“朝中有人誹謗你,你想知道他是誰嗎?”狄仁杰說:“陛下知道臣不是那種人就好,臣不想知道他是誰,這樣,往后合作才能暢快,沒有隔閡。”
一個人的胸懷決定著人生的深度、廣度和高度。蕓蕓眾生,我等凡人,性格中總難免自私狹隘、斤斤計較,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錘煉自己的胸懷。要有一顆善良之心,懂得寬仁體諒;要有一顆坦蕩之心,生活得灑脫豁達;要有一顆寬容之心,對他人能忍能讓;要有一顆靈動之心,通曉事理練達人情,能看得開,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