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四月下旬,市政協機關第一黨支部黨員干部前往仙游縣鐘山鎮(zhèn)麥斜巖紅軍108團紀念館,開展“重溫誓詞再啟征程”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重走紅軍路,瞻仰革命遺址,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新時代黨員干部創(chuàng)業(yè)干事的熱情。通過參加黨日活動,大家深入了解紅軍108團革命歷史,再一次被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精神深深感動,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大家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傳承和發(fā)揚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深入學習,提高素質,主動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為加快建設美麗莆田,創(chuàng)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qū)作出新的貢獻。
石所山上紅旗飄 麥斜之光耀千秋
革命遺址麥斜巖
紅軍108團史跡
紅軍108團紀念館
這里曾是一片星星之火點燃的紅色熱土,是福建閩中抗日游擊隊的駐地,中國工農紅軍108團在這里成立。
這里有建于宋代的寺廟,有元世祖忽必列為拒受官職的隱士林璧卿手書的“樵谷山”和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寓居山中撰寫《天文略》時觀察天象的“占星石”。
這就是被宋代著名理學家林光朝稱為“小武夷山”的仙游四大景之一的鐘山麥斜巖,位于仙游石所山中,距仙游縣城40公里,與風景名勝區(qū)九鯉湖相隔僅8公里,是仙游縣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
這里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四絕著稱;這里地勢險要,懸崖陡峭,整個山體猶如橫臥的巨獅,中段巨崖如壁,宛如獅背高聳;南端略顯高昂,猶如吼獅昂首;北端呈東北走向,似猛獅蹬腳伸爪;當地群眾稱此山勢為“獅穴”。
這里石奇洞多,星羅棋布,從山麓的迎賓亭到山頂的占星石,拾級而上,108景,移步換景,“牛馬飲水”、“鯉魚朝天”、“烏龜孵蛋”、“仙猴抱桃”……形態(tài)逼真生動,惟妙惟肖;“祖師脫凡寶座”、玉泉洞、印真境、梅花洞……個個巧奪天工,別有洞天。
這里的山巒蜿蜒逶迤,白云片片,悠游山間,山上不僅生長著珍樹奇花,而且珍貴食用植物眾多,據不完全統計,有野生植物近500種,藥用植物185種;山路兩旁高大的楠木、柯木、青桐和大片的竹林,遮蔭蔽日,空氣清新甜潤,每年春夏時分,鮮紅的杜鵑花和雪白的刺藤花競相開放,把整座山裝點得分外妖嬈。
這里的云海氣勢磅礴,如夢似幻,特別是雨后,在山頂云居峰極目遠眺,目之所及,白云如波浪般翻騰舒卷,至破曉日出,陽光透射過厚厚的云層,飛霞滿天,金波萬頃,周邊的蒼松峭壁皆染上一層金色,璀璨奪目,蔚為壯觀。
這里不僅有秀麗奇絕的風景,還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故事。
據史載,1929年春紅四軍入閩后,仙游的革命武裝斗爭快速發(fā)展。1930年10月,鄧子恢同志受中共福建省委委派,來閩中指導工作,成立閩中特委,在此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擴大革命武裝。鄧子恢同志召見中共仙游臨時縣委負責人,共同制定了擴大仙游革命武裝,以游擊隊打擊敵人的具體方針,決定以仙游西區(qū)善化(今大濟鎮(zhèn))民防團總部為襲擊目標,繳獲民防團槍支來擴大游擊武裝。在中共仙游縣委行動指揮部的周密安排下,10月12日,由黃英帶領游擊隊20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了善化民防團總部,擊斃民團頭目4人,擊傷3人,繳獲了20多支槍和千余發(fā)子彈,戰(zhàn)斗結束后,將隊伍開到鐘山麥斜巖寺,宣告成立仙游第一支革命武裝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108團,從此,仙游人民的革命斗爭由秘密地下轉向公開的武裝斗爭。
在鄧子恢同志的領導下,紅軍108團以黃英為團長,林植為政委、蔡園為沒收隊隊長兼擎旗手,開始了在興太地區(qū)(今游洋、鐘山、石蒼、象溪一帶)開辟和建立百里蘇維埃政權的任務。他們經常分散在各自然村里,深入廣泛地發(fā)動群眾,宣傳黨的抗捐、抗稅、打土豪、分田地等政策,同時抓住有利時機,襲擊國民黨稅務所,摧毀保甲政權,處死有民憤的土豪劣紳,收繳惡霸地主的反動武裝。108團不斷發(fā)展壯大,游擊根據地由鐘山擴大到整個興太山區(qū),至1930年底,隊伍發(fā)展到近百人,軍威大振,土豪劣紳、地主保長紛紛逃入縣城,不敢橫行鄉(xiāng)里、魚肉百姓。108團的武裝戰(zhàn)斗行動,沉重打擊了仙游的國民黨反動派勢力,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極大恐慌,12月,調動海軍陸戰(zhàn)隊第二混成旅兩個營的兵力大舉進攻麥斜巖。面臨國民黨軍隊的大軍逼近,紅軍憑借有利地形和較好的群眾基礎,采取避實就虛的戰(zhàn)術,靈活穿插于敵人包圍圈之間,與敵周旋。12月26日,因敵眾我寡,給養(yǎng)困難,武器裝備差,108團被迫化整為零,采取分散隱蔽和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與敵周旋,繼續(xù)斗爭。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地下黨省委書記曾鏡冰,閩中地下游擊隊負責人黃國璋等又相繼在麥斜巖附近的山區(qū)設立特委機關,建立了許多革命基點村,再次燃起了革命斗爭的烈火。1947年,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仙游鐘山人羅迎祥,時任閩中游擊縱隊(戴云縱隊)參謀長,率隊在麥斜巖一帶籌劃重建武裝據點,1947年7月,羅迎祥在南安詩山的反圍剿戰(zhàn)斗中,為掩護主力轉移,不幸中彈犧牲,現在麥斜巖建有烈士陵園。
麥斜巖哺育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紅軍戰(zhàn)士,蔡園將軍(原名蔡明善)是這些英雄中的杰出代表。1930年,年僅15歲的蔡園任紅軍108團沒收隊隊長兼擎旗手,之后,轉戰(zhàn)閩中,突圍皖南,浴血淮海,飲馬長江,揮師福建,戎馬生涯近六十個春秋,經歷過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從軍事教員到擔任空四軍副軍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紀念紅軍108團命名六十周年之際,蔡園將軍寫了一首詩“麥斜義旗紅旗鮮,復地翻天六十年,初戰(zhàn)何關征蠹吏,鐘山烽火正騰煙”作為紀念。還有一位烈士,原紅軍108團政委林植,1933年任莆田工農紅軍游擊隊隊長,4月率隊在仙游開展游擊斗爭,不幸在壩下戰(zhàn)斗中被捕,慘遭國民黨當局殺害。
英雄的光輝事跡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麥斜巖先后被授予省“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革命老區(qū)遺址”、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史教育基地”。仙游縣委、縣政府在麥斜巖建設了紅軍108團革命紀念館和紀念亭,以供后人憑吊、學習。
為了緬懷先烈,銘記歷史,2018年4月20日,市政協組織第一黨支部黨員干部赴麥斜巖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我有幸也是其中的一員,在當地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沿山路拾階而上,探訪紅色革命遺跡,參觀108團紀念館,詳細了解108團的光輝史跡,并在紅軍108團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莊嚴宣誓,接受了一場深刻的黨性教育和精神洗禮。
置身于革命圣地,透過歷史煙云,我們仿佛可以看見當年游擊隊員們荷槍扛炮,背著干糧在山林間穿梭的身影,在仙人洞召集會議、討論作戰(zhàn)部署的緊張場景,耳邊似乎聽見與敵人作戰(zhàn)時嗖嗖的子彈聲和隆隆的手榴彈爆炸聲,仿佛回到當年腥風血雨、硝煙彌漫的歲月;這里的山石樹木記載了紅軍第108團的曲折歷程,記載下當年閩中游擊戰(zhàn)的艱苦歲月,也記載下先輩們?yōu)槔硐氩慌聽奚亩窢幘窈统绺叩母锩閼选?/span>108團存在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月,隊伍也只有近百人,但給福建閩中和仙游的革命斗爭產生深遠的影響,108團的旗幟不倒,108團的精神尚在,不管是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zhàn)還是摧枯拉朽的解放戰(zhàn)爭時期,興太都是閩中游擊戰(zhàn)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閩中游擊戰(zhàn)區(qū)是紅軍長征后南方六省15塊游擊戰(zhàn)區(qū)的一塊),英勇的仙游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迎來了解放的曙光,迎來了新的時代。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弊叩迷龠h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不要忘記共和國曾經走過的滄桑歲月和艱難歷程,不要忘記先輩們?yōu)楦锩硐霌]灑的寶貴青春和赤誠熱血,時刻堅守我們黨在近百年風雨歷程中立下的鏗鏘誓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時刻謹記時代的囑托和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立足本職工作,開拓創(chuàng)新,砥礪前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力譜寫新的篇章。 (黃海聲/文 鄭育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