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莉
在《董橋七十》里,董先生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三四十年前他帶著家小初到香港,經濟極為拮據,眼看一份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就要到手,卻不想意外落空,他的心里一片灰蒙。期間,石初先生約他喝早茶。臘月,茶座很冷,石先生殷殷地勸他多吃點心暖胃。道別之際,石先生從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是他早年手抄的一些田園詩。他喃喃地說:“這些詩念起來清爽,念起來舒服,苦悶的時候讀讀詩詞,日子會變得漂亮些!”
那是香港大蕭條時期,石先生亦不富裕,但他用另一種方式給了董先生精神的慰藉和明亮。董先生后來一直珍藏著那本詩。我想,石先生是懂得董橋的,他知道一個喜愛詩書的文化人,日子艱難時,詩書會帶給他什么。而這樣的懂,比多少安慰鼓勵的話語,都更貼心給力。
大千世界,每一片草葉都不相同。人如草木,性情自是各異。想想,在你的周圍,又有誰能真正走入你的內心,支持你的喜好,關切你的追求,在乎你的快樂,進而真正懂你呢?
朋友清清,閑來喜歡讀書,寫點心靈文字。她在金融機構工作,收入不錯。年過五十,30多年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讓她有些厭倦。面對不錯的收入,想提前退休的她,內心糾結不已。老公知道她的想法后,說:“你只管按照你的喜好去選擇,放心地做你喜歡的事情吧,賺錢的事交給我!”朋友說,許多年,那個從不說“我愛你”的男人,因為缺少浪漫情懷,總是讓她有些失落,以為他不理解她的那點小資情調。可是,當聽到這句肺腑之言,她的眼眶濕潤了。驀然發(fā)現,這是一個懂她的男人,在這份懂里,有對她的深情與呵護。
我的姐姐,離異后交了一個男朋友,我們都勸她,40多歲的女人,再找對象不容易,要特別注意外貌形象,把自己打扮得年輕漂亮些。但一向素顏的姐姐說:“我們交往這半年,他多次對我說的一句話是:‘你不化妝的樣子挺好看,你不需要為了我而刻意描眉涂口紅!’”這個男人,他喜歡愛讀書的姐姐,說她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外出差,他給她帶的不是香水和化妝品,而是一套套的精裝書。這半年,我看到姐姐臉上有了明媚的笑容,那是自信與希望孕育出來的甜蜜與燦爛!
網上有一則被瘋轉的博文,寫一個女人在50歲時離婚了。原因是,女人喜歡養(yǎng)君子蘭,而男人,常常把煙灰彈在她的君子蘭花盆里,她勸說了很多次,男人依然不改。女人忍無可忍,斷然選擇離婚。我想,這個女人,她太失望了,跟一個不懂自己的男人在一起,女人看不到希望了。
愛一個人,有情感上的依戀,更有在一起的幸福。但許多時候,它卻不一定有時光的沉淀和對彼此內涵的深刻理解。而懂一個人,卻一定是彼此在精神層面發(fā)生了共鳴,在共同的價值追求上,建立起對彼此心靈氣質的深刻理解。真正的懂你,是心照不宣的認可,一個眼神即可的意會,是對你滿懷的慈悲,是發(fā)自內心地尊重你欣賞你,一心一意地支持你成為那個你最想成為的人!
真正的懂比愛更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