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根霞
常聽到有人帶著遺憾的口氣說:“唉,都怪當初沒考上個名牌大學。”
如果你從名牌大學出來,就能事事暢達嗎?未必。是否名牌大學畢業,與你日后走上社會是否取得優異成績,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我們如果把考上一流名牌大學比作古時考上科舉狀元,相信大家都沒有意見。那么你考了二流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學校,權且當作秀才落第吧。實際上,這比古代秀才落第好得多,起碼你還算是個堂而皇之的大學生。
那么,現在請看看下面這兩份名單,看看你都知道哪些人?第一份名單:劉春霖、陳沆、劉子壯、王云錦、林召棠、畢沅、王式丹、傅以漸、劉福姚。第二份名單:蒲松齡、吳敬梓、金圣嘆、顧炎武、洪昇、黃宗羲、洪秀全、李漁、袁世凱。
現在請你回答,第一份名單上這些人都是誰?你肯定是兩眼茫然地盯著我:“不知道。”那么第二份名單呢?你的回答肯定是知道,第一是“聊齋先生”蒲松齡,第二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第三是文學批評家金圣嘆,第四是清朝“開國儒師”顧炎武,第五是《長生殿》的作者洪昇,第六是思想家、教育家黃宗羲,第七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第八是文學家李漁,第九是北洋軍閥領袖袁世凱。
瞧,你都如數家珍了。那么這兩份名單究竟有何區別呢?
區別就在于,第一份名單全部是清朝科舉狀元,第二份名單全部是清朝落第秀才。尤其是第二份名單中的袁世凱,為了要博得一個科舉功名,讀書累到吐血,到最后連一個舉人都沒博上。
古代科舉制度極其森嚴,取不到功名,往往就等于沒了前途與未來。現在的社會環境,比古代寬松很多了,即使沒考上大學也不等于就沒有了前途和未來。
不錯,考上了名牌大學,你成了天子驕子、人中龍鳳,人人艷羨,父母也是臉上有光。可是,不要以為從此你就進了“保險箱”,你的人生從此一片錦繡。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美國排名前十的富豪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他在講臺上站定,開場白第一句話是:“祝賀你們這些可憐的人終于畢業了!”臺下一片嘩然,人們不解地望著他。
接下來他講了一段頗令人深思的話。大意是,你們從這所著名大學畢業了,以后你們會太容易找到一份看似體面的工作,你們也就準備好一輩子拿那么一點可憐的工資了。沒有了催逼的動力,最終你們的人生就會無休無止地原地打轉,每天所謂的出門上班,只不過是繞了一圈,然后回到原點,再后來就一事無成地等待死亡!
這樣的話語太給人警醒了。你還在為你不是名牌大學畢業而沮喪嗎?你還在為你當初沒考上大學而沮喪嗎?告訴你,大可不必。從現在起,收起你的沮喪,勇敢朝前看。
名牌大學不等于金牌人生。過去,不等于未來。你的路,在腳下;未來,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