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峰村位于靈川鎮南部,北靠笏楓公路,南面靈川灣。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200人,勞動力近200人,其中外出勞動力約有600人,耕地面積731畝。七十年前,書峰村是一個典型的沿海貧困村,地少人多,窮得叮當響,村里不少人以箍桶、打鐵、打棉等手工藝為生,還有不少人出外當泥水匠。
1970年至1971年,在村干部帶領下,村民們眾志成城,艱苦奮斗,圍海造田,先后圍墾造田100多畝,基本改變了書峰村田少糧缺的狀況,村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
改革開放后,書峰村大部分青壯年離開故土出外打拼,建橋修路……他們足跡踏遍全國各地,挖到了一桶桶“金”。他們當中還有一些人在外成立工程承建公司,長期在省內外承包橋梁、公路等建筑工程,成了響當當的致富企業家。他們成功不忘帶領家鄉的鄉親們致富,回鄉帶領一部分村民外出承包工程創業,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如今,書峰村脫掉了過去的貧困帽子,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家園。
書峰企業家致富后不忘家鄉建設,紛紛回鄉扶困興學,報效家鄉。2003年,企業家方明通、方明貴在靈川鎮書峰小學設立10萬元方金水教育基金會的善舉,在當地傳為佳話。方氏兄弟長期在外從事工程建設。當看到書峰小學教學設施落后,還有十多位小學生因家庭貧困無法上學后,他們決心捐資助教。從1999年開始,兩兄弟每學期至少與村里10位特困生結對子,為他們提供學費,購買學習用品。2002年教師節期間,兩人又捐款10萬元,以父親方金水的名字設立教育基金會,用于獎勵每學期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大大促進該校教師積極性和教學水平提高。方氏兄弟捐資助教善行,帶動了其他先富起來的農民支持村里教育事業……
2014年,村里發出重修活動中心的倡議后,得到眾多企業家和村民的積極響應,共募得資金500多萬元,用于修建戲臺、涼亭、噴水池、文化中心活動廣場等,占地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該中心可以同時容納上千人,由于場地干凈整潔,各種設備齊全,晚上來此跳廣場舞、散步聊天的村民不在少數。遇到重大節日,各種民俗文化活動也在這里舉行,小村莊又增添一道風景。
該村村干道和部分農戶庭院的外墻上,還畫有一幅幅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繪畫,內容豐富多彩,讓人駐足觀賞,贊不絕口。這些富有文化氣息和新時代感的文化墻,讓原本單調的白墻瞬間色彩鮮艷起來,不僅美化了村居環境,還營造了健康、文明的生活環境。據村民方金水介紹:“以前外墻上不是刷農藥、化肥廣告,就是刷醫療廣告。”近年來,書峰村兩委根據村里環境情況,通過壁畫、景觀設計等多種方式,組織相關繪畫人才手繪了近500平方米的彩繪墻畫,把家訓、家風、孝道文化等融入新農村建設和日常生活中,成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代言人”和文明的“傳播者”,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進一步助推鄉風文明建設。文化墻畫,讓人感受到了村里濃濃的文化氣息。(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