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前些日子出去旅游,一起拍照的時候,導游問:“西瓜甜不甜?”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甜!”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瞬間定格了。不知什么時候,西瓜取代茄子,有了這樣的作用。
那個年輕漂亮的小導游也就二十多歲,在她們的眼里,西瓜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尋常水果,對于四十歲以上的那代人,尤其是在鄉村長大的人,對于西瓜應該有更多的感情和記憶。
夏天是很多瓜果上市的季節,但對于小時候的我們來說,西瓜是奢侈品,很少能吃到的。每年到了西瓜大量上市的時候,爺爺就到集上買一個,然后用刀切開,每人分一塊,那時候我們是很大的家庭,每人也只能分到一小塊。記憶里,夏天吃西瓜的日子就像個重要的節日一樣,我們一天天地盼望著,等吃過了,就只能等到明年了,那時候,沒有大棚,吃什么東西都是要按照節令的。
小時候,我們家每年只能吃一次西瓜,但鄰居衛東家一年卻能吃好幾次,因為衛東的父親在縣城里當工人,周末回家的時候常常會買些時鮮的瓜果回來。更令孩子們羨慕的是衛東可以戴西瓜皮帽子,他家有時候吃西瓜不是切成塊兒,而是一切兩半,用勺子挖著吃,吃完了就有了西瓜皮帽子。衛東帶著瓜皮帽,拿著木頭做的手槍,領著一群小伙伴沖鋒陷陣,威風凜凜,不知被身后多少小伙伴羨慕妒忌恨呢!
等到每家都分到了責任田后,我家和村里很多人家一起開始種西瓜,那年我上小學五年級,完整地見證了西瓜的成長,也有了看瓜的經歷。西瓜成熟的時候,父親趕著牛車到周圍的村里去賣,我也跟著,負責幫忙算賬。那個暑假之后我的數學運算速度突飛猛進,跟著父親賣西瓜,也是我至今唯一的走鄉串戶的經歷。
說起西瓜,就不能不說西瓜皮做的菜,特別是不太熟的西瓜,吃完后就留下很厚的皮,母親就把外面的硬皮去掉,切成片,用辣椒炒,或者是和西紅柿一起炒。那時倒不懂什么營養價值,母親是節儉慣了的人,只是不舍得扔掉。炒西瓜皮的味道應該還是不錯的。現在電視上的美食節目還有介紹如何吃西瓜皮的,據說它對人體大有裨益,但我再沒嘗試過。
慢慢地,西瓜越來越尋常,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了,但對于城市里長大的孩子來說,和西瓜有關的記憶卻越來越稀薄。我和兒子說起以前我們吃西瓜、種西瓜、賣西瓜的事,他仿佛在聽一個遙遠的傳說。其實,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屬于他們的快樂和煩惱,對于以前的事,他只需知道即可。兒子不解西瓜事,但他的生活依然是繽紛燦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