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雁
幸福很抽象,也很簡單,它不是山珍海味,不是大魚大肉,有時只不過是父母親手為你做的一碗湯。
從我記事起,就經常看到父親去村里的稻田、小河、池塘里抓魚。父親抓回來的大都是鯽魚,瘦瘦小小的,最大的也只有幾兩重。每次處理魚時,他總是小心翼翼地刮去魚鱗,取出魚內臟,然后一條一條清洗干凈,在鍋里放上一塊雪白的豬油脂,加上姜蒜炒香,再放上魚,兩邊稍微炸一下,最后倒上水開始燉魚湯。幾分鐘以后,鍋里就咕嘟咕嘟冒出熱氣騰騰的水蒸氣,滿屋子里都飄著魚的鮮香味,把我的饞蟲都勾出來了,魚還沒出鍋,我就拽著父親吵著要吃魚。等到魚出鍋,父親就把魚和湯分裝在兩個小花碗里,一碗給母親,一碗給我。他一邊小心翼翼地幫我尋找著魚肉里細小的魚刺,一邊不停地囑咐我:“慢點吃。”每當這時,我就會好奇地問父親:“你怎么不吃?”父親捏著我的小臉,慈愛地說:“我不愛吃,腥味重。”
聽母親說,我還在襁褓中時,家里缺吃少穿,買不起營養品,父親就老去抓魚,在池塘里不小心被碎玻璃劃破了腳底,為了多抓幾條魚,父親用手帕把傷口包扎好,又繼續抓魚。等他興高采烈地抱著一大簍魚回來的時候,包傷口的手帕已經被血染紅了,他還一個勁地說不疼!
或許是受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特別愛吃魚。有一天晚上,我吃魚的時候太著急,不小心魚刺卡在了喉嚨里,一咽口水就疼得哇哇大哭。父親急得團團轉,抱著我就往村里的診所跑,等到了診所那里時,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把魚刺給咽下去了,父親看著我又氣又笑,長長地松了一口氣。他揪著我的鼻子說以后再也不準吃魚了。我咯咯地笑了,父親也跟著我開心地笑了。
每次我加班很累,或是生病的時候,父親都會買來活的鯽魚,為我燉上一碗香噴噴的鯽魚湯,他說多喝魚湯能夠增強抵抗力,特別是我身體瘦弱,喝它最好。有段時間,我口腔老是潰瘍,父親就用活的鯽魚,去掉內臟,留下魚膽,加點鹽直接燉成湯讓我喝,那味道苦苦的,有點腥,父親說這樣的魚湯最是清熱去火,沒幾天潰瘍果真好了,連藥也省了。
那天父親照例為我燉魚湯,在刨魚時不小心把手劃傷了,看著冒出的鮮血,父親喃喃自語:“我老了,手也不靈活了。”我幫父親包扎好傷口,接過他手里的刀,“爸,以后你不用給我燉湯了,你想吃什么告訴我,都由我來做吧”。看著父親離開廚房時微駝的背影,我低下頭,看見自己的眼淚落在了魚上,慢慢地滲透進去,那是幸福,也是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