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春風
1970年3月,被下放到莆田縣萩蘆公社當宣傳隊員的林文泉,奉調回城進入城郊“五·七”中學,也就是1969年前和1973年后的莆田四中。能回到學校,重新走上教壇,真是峰回路轉。他感慨萬千,覺得自己像是一條擱淺的魚,幾經煎熬,傷痕累累,終于又回到了大海。他重新噴發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激情,又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林文泉被任命為教務處主任(那時稱教革組組長)。黨支部書記王慶忠要林文泉大力挑選骨干教師,加快組建教師隊伍步伐。見林文泉猶豫不決,知道他心有余悸,就懇切地對他說:“你大膽開名單,由我出面向上級要人,有問題,責任由我承擔。”林文泉被感動了。在他的主持下,學校教學秩序很快走上正軌。他感覺到了久違的開心。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林文泉精神振奮。他聞風而動,連忙在高中畢業班師生中傳達,動員組織教師大張旗鼓開展畢業班備考教研,切實提高備考教學質量。全校師生群情激奮,心齊勁足,旗開得勝,首屆高考取得優異成績,排在全縣前列,其中林文泉自己執教的歷史科,以及地理科的高考成績居全縣第一名。這給林文泉以很大的鼓舞。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林文泉,他感到無比舒爽。他的教務工作十分繁忙,還擔任高三畢業班歷史課教學,經常忙得一日三餐難以準時顧及,年長月久,終于患了胃病,可他還是堅持超負荷工作。他積極配合校領導,著眼全局,放手抓全校教學,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使得該校辦學質量逐年提高,高考成績一年比一年好。到1980年,達到一個高峰,尤其是文科高考成績躍居全省頭幾名,那一年,文科畢業生考進北京外語學院1名、華東師范大學10名、廈門大學10名、福建師范大學10名等等。那時的文科生考上本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說上名校本科了。而該校恰恰是以文科取得突破,走到兄弟校前列的。文科中又以歷史、地理率先取得突破。幾年時間的持續發展,該校逐漸形成“文科特色,文理兼優”的辦學品牌,當時社會還流行“讀文科,到四中”的說法。1981年,林文泉欣喜地看到,自己為之努力奮斗奉獻的莆田四中被定為福建省重點中學。
1980年,林文泉51歲,事業正做在興頭上,是名副其實的學校頂梁柱。但為了兒子“補員”,他不得不提前退休。辦完退休手續后,又被學校返聘三年。三年時間里,他專職從事高中畢業班歷史科的教學和幫帶青年教師的工作。他仍是那么認真負責地工作,仍是那樣不知疲倦地苦干,使得胃病一天天加重。1983年,他終于住進醫院,胃切除80%,牽動了許許多多師生的心。
從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是林文泉退休后不間斷地繼續從事一線教學的20年。難能可貴的是,退休后,他仍然堅持對教學事業獻身的執著追求,工作熱情不變,事業心不變,責任心不變,始終保持教師隊伍中優秀代表的先進性本色。
他退休后執教時間最長的是莆田華僑中學,自1985年9月至1994年7月。9年間他與這所學校一道,走過一段艱難歷程,一路上灑下了他的心血汗水,也收獲了累累碩果。1988年7月的高考,該校被各類學校錄取人數達207人,其中文科118人,實現歷史性的突破。以后幾年,該校歷史科高考成績又多次位居全市第二名,1990年躍居全省第四名。該校文科辦學成績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歷史科成績尤其搶眼。(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