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英
“一輪行前一輪后,一足跨左一足右,一上一下互踹之,無翼而飛不脛走。猜是啥?”
“自行車。該我問你了。一條怪牛,兩條圓腿,騎它肚上,抓它雙角??禳c猜是啥?”
“啥怪牛,就是叮鈴兒叮鈴兒的自行車唄!”
兒子和同伴的猜謎聲吸引了我?;秀遍g,我回到了童年,耳旁響起了那清脆的自行車鈴聲。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中度過的。挖野菜、打豬草、摸魚、掏鳥蛋……這些城里孩子很少見的事情,愉快地塞滿了我童年的記憶。那份童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然而,最令我難忘的卻是家里的自行車帶給我的快樂。
那年夏天,父親買回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頓時,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兒、河里游來游去的小魚全都失去了魅力,我的魂兒被站在院子里的自行車勾住了。我很好奇地伸手去摁摁車鈴,“叮鈴兒叮鈴兒”清脆悅耳;再去搖動腳踏板,后轱轆轉動起來,想用手去阻止轱轆的轉動,被父親呵斥住,說那樣會把手“咬”傷。他輕輕一捏手閘,后轱轆很聽話地停止了轉動。當時的我對父親充滿了敬佩,那么大的自行車隨心控制,腳一蹬就走,手一捏就停。
更令我驚喜的是,父親要教我騎自行車。因為村里只有小學一二年級,三年級就要到相隔十幾里路的鄰村去上,父親不想讓我來回走路上學??蓚€子剛剛超過自行車的我,推著笨重的自行車都費力,何談輕松自如地騎著它到處跑。父親先找來一根很結實的木棒,綁在后車座上,這樣即使車倒了,它也能支撐著車不落地。然后他用那雙有力的大手,緊緊地扶在自行車后面。我戰戰兢兢地將左腳踩在左邊的腳踏板上,一只手握著車把,一只手扶著大梁,看著地面,右腳在地上拖行著,生怕車倒摔人。父親大聲告訴我:“車不會倒?!蔽疫@才小心翼翼地讓右腳離開地面,快要踩到右腳踏板時,車很不爭氣地向右倒下。父親耐心地給我演示著:兩手都要握住車把,才容易掌握平衡;眼睛要瞅著前方,方便看清路況,調整行走方向……
在磕磕碰碰中,我學會了騎自行車。雖然腿上多了三處傷疤,但我內心甭提有多開心了。在父親的嚴厲與期待中,我終于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可以騎車去上學了。
上學路上,又高又胖的周家小子總是欺負我們幾個女生。他總喜歡和我們并排騎車,拐動著他的車前輪,把我們往道邊的沙堆上別??粗覀兊淖孕熊嚨乖谏扯焉?,他哈哈大笑,揚長而去。我氣不過,和他打賭比賽。比賽規則:從村頭騎到學校再騎回村,誰先騎完誰就贏。輸者要對贏者言聽計從。那小子很輕蔑地瞅著我:“瞧你這土豆樣,還想和本大爺比?我讓你先騎到姚奶奶家那,省得輸了哭鼻子?!薄翱薇亲拥牟恢罆钦l呢!開始吧!”
說完,我騎著車直奔姚奶奶家,奔學校而去,第一個拐彎處,回頭看,周家小子還沒追上來,再拐個小彎,后面隱約看見他的身影,我急忙把車拐進路邊的羊腸小道,躲進地里。等那小子從我身邊疾馳而去,不見蹤影時,我掉頭往回騎。我用巧計贏了周家小子。小伙伴們都使勁地摁著車鈴,用那清脆的叮鈴聲祝賀著。
自那以后,周家小子不再欺負我們,上學路上車鈴聲變得更加輕快歡愉,響徹我的童年,永遠地縈繞在我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