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城區黃石鎮澄瀛村有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畢生潛心于書法藝術研究,他的書法作品受到人們喜愛和收藏,這個老人就是省書協會員黃天祥先生。
黃天祥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里,他的父親小時候念過私塾,寫得一手好字,受其父親影響,天祥自幼喜歡上毛筆字。村里有個打鐵鋪,里面堆著不少燒鐵用的柴木炭,天祥就會跑進去撿些木炭到處亂涂鴉,那時家里的地板總是被他畫得一片烏黑。日子久了,天祥的木炭字居然寫得有模有樣,讓村里幾個念過私塾的老人見了大為感嘆,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
有一天,當教師的舅舅來探望姐姐,剛進村就遠遠看到小外甥天祥趴在曬谷場上……走近一看,原來是天祥正在用木炭寫字,潦而不亂的草書讓舅舅大為驚訝,這外甥小小年紀居然能寫出如此蒼勁的字體,還真的不能小看。他對姐姐說,天祥字寫得不錯,好好培養將來就是個書法家。到了暑假,舅舅把外甥帶到身邊,一撇一捺教他練起毛筆基本功。在舅舅手把手訓練下,天祥的字體有了質的變化,再不是亂涂鴉的木炭字,而是有模有樣的毛筆字。可以說,舅舅是天祥的書法啟蒙人。
天祥開始練毛筆字,但是問題來了,練毛筆字需要用去很多紙張,于是舅舅給他送來舊報紙,還提供磨墨用的硯臺。報紙用完了,他就找生產隊要來舊報紙繼續練,最后連報紙都不夠用了,他就采用老辦法,在大埕石板上練毛筆字,這回村里老人就有意見了,這墨汁把村里地板都弄烏黑了,有礙村容村貌。怎么辦?剛好天祥家門旁擱著一塊青石板,在自家石板上練字,該不會有人指責了吧。于是這塊表面光滑的青石板便成了他練字用的紙張。每寫上一次,就要用抹布擦掉一次,擦石板的抹布都擦成了烏黑一團。
墨汁是用硯臺磨出來的,用完之后就要拿到村頭水塘邊清洗干凈,不留陳墨。每次清洗硯臺都會把池塘里的清水染黑一片。這池塘水本來是村婦們洗衣的好去處,自從天祥開始練毛筆字后,這池水也就不再清凌過,村姑們一見天祥拿著筆硯過來,紛紛端起洗衣盆遠遠躲開。
到了念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始教毛澤東詩詞,就是那首聞名于世的《七律·長征》,偉人寫的詩篇不僅氣勢雄偉,書寫的毛體亦是氣壯山河。天祥非常敬佩偉人書法,于是從報紙上找來毛體印件,認真地臨摹起來,剛開始模仿效果不好,寫出來的毛體總是缺少點什么。舅舅看了他的臨摹作品后,對他說毛體不僅是單純的筆畫上模仿,重要的是從精氣神上來領悟,舅舅一句話讓外甥茅塞頓開。天祥白天里不厭其煩地臨摹,夜晚睡覺前還要認真地從精氣神上深入領悟。通過他的刻苦練習,天祥完全把自己筆法融進毛體,幾十年后,他寫出的仿毛體幾乎以假亂真。有一位莆商看了他的毛體書法作品贊不絕口,當場高價收購。
在學校里,由于天祥寫得一手好字,經常被老師叫去抄黑板字,就是用粉筆寫在黑板上的墻報,除了黑板報外,還有用大張的新聞紙抄上毛筆字,張貼在大街上,叫做墻報宣傳欄。用公家紙張,練自己的書法,對天祥來說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從班級黑板報,到學校大型宣傳欄,每一期刊物都留下他的蒼勁字跡,天祥也就被大家稱為校園里的小書法家。四年的初中和高中學習,不僅讓天祥學到不少知識,他的書法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975年高中畢業后,天祥回鄉務農,每天清晨四五點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練上幾百字的書法,吃過早飯后便下地干農活,晚上回家又繼續挑燈練字,直到半夜12點休息。每年的春節,也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時候,村里鄉親都要找他寫春聯,天祥總是來之不拒。正是那些年的農村勞動生活,讓他的書法融進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尤其是他的“花鳥畫”書法藝術,以其惟妙惟肖、生動傳神而倍受家鄉人民的喜愛。
如果說天祥書法的啟蒙人是他的舅舅,那么引領他走上書法藝術殿堂的,則是他的糧校語文教師黃衍雄先生。1980年,天祥父親從糧站退休,按當年退休政策,天祥頂替父親招工進忠門糧站,成為一名國營職工。但是,天祥是個心胸很高的青年人,他的志向是當一名書法藝術家。機會終于來了,那年泉州糧食學校向莆田招收在職中專生,天祥當即報名參加考試,并以全縣在職考生成績第一名被糧校錄取。在泉州糧校里,天祥一手好書法,被慧眼識珠的語文老師黃衍雄看中。
黃衍雄在泉州書法界名氣很大,時年擔任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自從天祥被黃衍雄看上后,便成了老師的得意門生,不僅精心教他書法,凡是有社會活動,都要帶他前往參加。天祥記得清楚,有一年泉州開元寺舉行道教聯誼會,老師帶他參加筆會活動,會上老師不但向貴賓們介紹他的學生,師生倆還當場表演書法藝術。天祥優秀的書法藝術受到人們的一致贊賞。在恩師教授下,三年糧校生活讓天祥受益匪淺,他的書法水平迅速得到提高。之后他又參加省書協舉辦的書法培訓班,有幸聆聽省書協主席陳奮武老師授課。
多年來,黃天祥游歷神州各地,遍訪書法名家,其作品多次受到書法大家沈鵬、陳奮武點撥。后來,他的書法作品在各級書法比賽中頻頻獲獎。
2001年,在湄洲媽祖祖廟舉辦的書法藝術活動上,黃天祥以精湛的書法藝術表演,被新加坡吉隆坡書畫院一眼相中,被聘請到新加坡吉隆坡書畫院當院長。在吉隆坡書畫院八年多的時間,他教授過兩千多名的學生,其中最大的有60多歲,最小的才8歲。
2009年3月,他的楷書作品《滿江紅》獲中國南京書畫大賽金獎。2012年10月,他的書法作品唐詩四條屏被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收藏。(黃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