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和
母親節即將來臨,每年這個時候,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母親。
母親是1952年嫁給父親的。母親進門后,并沒過上好的生活。那時,父親還在上高中,家里有祖父母和七個叔父。出身貧寒的母親很是懂事、賢惠,知道這個大家庭的不容易,于是主動挑起了家里的大梁,她起早貪黑地干活,雖然日子艱難,但總是無怨無悔。
有次,村里的鄉親在議論一件“恐怖”的事:萬籟俱寂的夜晚,經常從村前的小河邊傳來“撲,撲,撲……”的響聲,八成是有“水鬼”出沒。大家害怕極了,夜間都不敢出門。有一天夜里,衛生院劉院長開完會回家,過橋時也聽見不遠處傳來那種響聲,定睛一看,月色下的河邊果然蹲著傳說中的“水鬼”。學醫的他半信半疑,便壯著膽子上前去看個究竟。走到跟前一看,原來是我的母親正在揮動木錘,拍打換洗的衣服。望著兩桶滿滿的衣裳,劉院長問她為什么要晚上洗衣,她道出了緣由:“家人很多,家務繁雜,白天忙不過來,只能晚上‘加班’?!眲⒃洪L住在村里,我們住在村外的獨院里,難怪他不知實情。第二天,劉院長把事情的真相告訴鄉親,一傳十,十傳百,勤勞的母親便名揚鄉里。
記得我念書后,已婚的叔嬸都在外地工作,母親更忙了,不僅要去生產隊出工,還要回家忙家務。她從來不讓祖母多做家務活,總是說祖母高血壓,不能太勞累。而她從田里一回家,就忙得不可開交,忙完后才去吃飯。吃完飯,她又到河邊洗衣服。她恰似“磨芯”,整天轉個不停。由于日夜操勞,30多歲的母親面容日漸憔悴,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祖父母一出門,逢人便夸母親孝順、賢惠,還說太難為她了。
母親以身作則,教子有方。那天下午,一位鄉親告訴母親,說我的胞弟沒去讀書而是跑到涵江去。母親覺得事有蹊蹺,就馬上趕到學校,找到班主任,才知道他謊稱家里有事請了半天假。事后,母親把他叫到校外,含著淚說:“我小時候念不起書,才成了‘睜眼瞎’,故辛辛苦苦供你們兄弟讀書。而你身在福中不知福,竟然不讀書!你上午跑到涵江去干什么?”他聽了深感愧疚,便如實“招供”:“聽說那里有位拳師在收徒弟,我想去拜師學藝……我保證以后不再犯!”母親念他自幼愛好武術,便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馬上叫他寫下保證書,交給了班主任。從此以后,他痛改前非,專心讀書,期末還拿著獎狀回家……現在想來,我們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教誨。
母親還是務農能手。水田里,她是“站頭縱”,秧插得又快又勻;稻田里,她是“排頭兵”,稻割得又快又多;腳踏水車上,她位居中間,踏得又準又快……有一天,我提早飯到秧田邊,看見母親和社員們在“揀稗”。我好奇地問母親怎么判斷秧苗和稗,她指著稗子說:“它混在秧苗里,看似和秧苗沒兩樣,但它沒‘骨氣’,枝葉柔軟,被露珠壓彎了腰,便原形畢露了?!蔽衣犃嘶腥淮笪颍侵θ~硬朗、挺立著的就是秧苗了。母親真是慧眼識珠啊!
母親雖沒上過學,但聰明伶俐,酷愛識字。她常在百忙中擠出時間,讓我教她認字。我每次只教一遍,她就會讀,不僅會寫,還會辨析形近字。有一次,她看到我寫作文時把“稗”寫成“脾”字,便告訴我“稗”是害草,應該是“禾字旁”,而不是“月字旁”。我聽了很是慚愧。
到了1975年,我們大家族才分家。母親為大家庭辛勞了20多年,變得面黃肌瘦,過早蒼老。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之后,父親評上了建筑工程師,母親、胞弟的戶口都遷入特區,到城市生活。意想不到的是,沒過幾天好日子,母親就積勞成疾了。她面對病魔,非常堅強。患病期間,她還老是牽掛我,說我一個人在老家工作,沒人照顧……母親就是這樣,總是為別人著想,唯獨沒想到自己。那一天,母親因醫治無效,不幸去世,真是晴天霹靂,讓人悲痛欲絕。慈母一生艱辛,剛要享福,卻命喪黃泉,我苦命的娘啊!“子欲養而親不待”……
母親就這樣過早地離我們而去,而她高大的背影,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愿天下的兒女們多盡孝心,少留遺憾!祝世上的母親們節日快樂,幸福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