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力高懸黃石古,神靈長護谷城春。春天的黃石,有一標準的傳統出游。出游,演繹著精彩的小城故事,傳遞著濃濃的文化信息。
黃石,是古時莆田的四大名鎮之一,積淀了濃郁、深邃的文化底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石二十四鋪出游”。出發的地點為北辰宮。游行隊伍經過黃石二十四鋪、學校、醫院、商店、市場、街道……抵達谷城宮后,又循原路游一次,返回北辰宮。北辰宮與谷城宮自古就是“鐵桿哥們”。
北辰宮始建于公元1566年。數百年風風雨雨,宮廟依然。祈雨解旱,膏雨隨車,許多傳說流傳于莆田、仙游、惠安、福清、永泰等地。谷城宮創建于北宋,供奉“楊公太師”等,“谷城梅雪”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為黃石勝景。
“黃石二十四鋪出游”一般由北辰宮出資,北辰宮的聲望較高,谷城宮協助。出游沿途景點還有戚公祠、太湖祠、文廟、重興寺、裴觀察廟等。出游線路,閃現這座千年名鎮的光彩。
出游時間一般在暮春三月。出游那天,黃石幾千間店鋪早早做好準備,張燈結彩,營造出熱烈祥和的節日氛圍。在黃石,出游是大節日。
臨街處,擺桌椅,招待茶水、瓜果。瓜香果味,飄散在興化平原溝渠交錯的南北洋。
首先是幾臺莆仙戲,同時開鑼。遠遠聽見鞭炮聲、銃聲、起鼓聲,“來了,來了”,于是各自坐好等著。出游隊伍,既豐富多彩,又秩序井然。前邊,有幾個人,撐布篷,四面繡花,下綴流蘇,展示出勞動人民非凡的手工才藝。十音八樂,邊走邊吹奏,展示勞動人民非凡的文藝才能。黃石鎮有一支自己的軍樂隊,相當有素養,演奏流行曲子,也是邊走邊吹奏。小孩子坐在三輪腳踏車上,扮演各種古典人物,即“妝架”。“黃石架”“笏石燈”,都是非常著名的。此外,還有花扇隊、旗袍隊、踩高蹺、舞獅、舞鯉等。其中的舞鯉頗有特色,一隊高大結實的男人,手舉鯉魚,時急時緩,舞動前行。和平鯉,有著悠久的歷史。
近年,黃石鎮還有自己的舞龍隊,人氣非常高。
鼓聲陣陣,催人奮進。女子車鼓,乃是“黃石二十四鋪出游”的一大亮點。車鼓壯聲威的作用巨大。
每一支帶有文藝性表演的隊伍,到了一些大店鋪的門前,都會停下來表演一會兒。商家,不僅會放鞭炮歡迎,還會招待茶水……彼此之間,十分客氣、和氣。黃石人信“和氣生財”這句話。
“黃石二十四鋪出游”不僅是一種民俗文化,還是一種鄉土文化,寄托著勞動人民的善良愿望和浪漫情懷。
“黃石二十四鋪出游”,對于新時代黃石鎮的發展和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千間店鋪、高速路、鐵路等,與民俗文化息息相關。文廟、重興寺等,既是珍貴資料,又可激發后人好學上進、一心向善。
出游過后,滿街的鞭炮紙,激起一陣陣歡樂的氣息。千間店鋪、萬家燈火,讓人想到黃石那無數的歷史故事和古跡意蘊……(游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