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占奎
早晨,被一陣陣雞鳴聲喚醒,恍惚以為是躺在鄉下的床上,雞籠里的幾只大公雞正在抻著脖子打鳴呢!
睡意全無,想起這雞鳴聲是剛買的鬧鐘的響鈴聲。透過玻璃窗,目光所及,棟棟高樓大廈林立著,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找不到一絲鄉下的氣息。
雞鳴陣陣,勾起了淡淡的鄉愁。前幾天,在超市里看到一位老人在嘟囔,雞吃飼料,蛋黃都是淡黃的,沒啥香味,還是鄉下放養的雞下的蛋好,那蛋黃金黃色的,咬一口,噴香!
香的不僅僅是鄉下的雞蛋,還有扯不斷的鄉愁。
兒時,家家戶戶都養幾只雞。母親從集市上買回幾只小雞仔放在紙箱子里,它們的小眼睛亮晶晶的,絨毛是淡黃的,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母親把綠葉切碎,它們爭先恐后地啄食,偶爾還會為搶一點菜葉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煞是可愛。
等到稍大一些,雞就得放到雞窩里。公雞是勤快的使者,每天,天還沒透亮,我家的大公雞就“喔喔喔”地啼叫出第一聲,寂靜的夜空被劃開一道蘇醒的口子。朦朧中聽到母親說,雞叫頭遍了,天快亮了。緊接著,第二聲啼叫,天空隱隱露出魚肚白,母親已開始起床,燒水做飯,炊煙裊裊,升騰起農家的希望。雞叫三遍,周圍鄰居家的公雞也開始引吭高歌,近的,遠的,此起彼伏,村莊在一片雞鳴聲中睜開了惺忪的雙眼。
早霞在天邊勾勒著黎明的素顏,清晨在雞鳴聲聲中漸次俊俏起來。
早起的人們的腳步聲踩碎了黎明的靜寂,誰家的狗吠聲也加入雞鳴的大合唱。扁擔在井邊顫悠悠的,挑水的鄉親步子穩穩當當地走進家門,水缸敞開大嘴,一桶一桶地吞咽著井水,水位漸漸升高,平靜的水面倒映著鄉親勤勞的笑臉。
兒時,我總舍不得被窩的溫暖,雞叫三遍才戀戀不舍地從被窩里爬起來,揉著雙眼,打開雞窩的小門,我家的那只大公雞昂首挺胸,將軍一樣帶領母雞們踱出窩門,在麥秸垛下刨食。我從西廂房里的布袋子里掏出小葫蘆瓢,挖幾下子,瓢里秕谷大半滿,在大公雞的不遠處,拋出秕谷,秕谷騰空,四散落下,雞群呼啦一下飛奔過來,啄食地上的秕谷。
我家的大公雞長著一雙粗壯的爪子,羽毛金黃中摻雜著不多的綠色羽毛,頭上的雞冠紅紅的,顫悠悠的,尾巴翹如七彩虹。母親說,這只公雞能吃糧食,精神頭足,肉長得瓷實,大約有九斤重了。
太陽出來了,這些雞也吃飽了,有的在門口溜達,有的干脆臥倒,有的撲棱著翅膀隨意地啄幾下羽毛。我家的大公雞喜歡爬上門口不高的草垛上,居高臨下地審視著。
我家沒養狗,但是,這只大公雞自動擔起看家護院的責任。陌生人來我家,它脖子上的雞毛抖擻著,跳著高去啄人家。有一回,鄰居家的小孩來串門,被大公雞攆著在院子里轉圈圈。因躲閃不及,屁股上被啄了一口,孩子疼得哇哇大哭,揚言再也不敢進我家門了。母親過意不去,拿起斧子追趕大公雞,大公雞撒腿就往外跑,母親一路罵,一路追趕,最終還是作罷。鄉下養的公雞一般是過節才舍得殺,平時很少有人家抓只公雞燉肉吃,除非是家里來了貴客。母親不舍得奢侈,大公雞逃過一劫,卻死不悔改,母親無奈地嘆口氣,這只雞好斗,真是應了那句話:記吃不記打。日子久了,鄉鄰的孩子都知道我家大公雞的厲害,對它既懼怕又產生些許的敬畏之情。
村子東頭,老人們在曬太陽,一群雞在土里捉蟲子,老人們的話題就多了。老人對孩子們說最多的是《雞叫日出》的故事。
很久以前,天上有九個太陽。大地熱得像一塊燒紅了的鐵塊,人們請來了一位箭法準的勇士,讓他把太陽射下來。勇士拉開大弓,向著天空射出了八支箭,天上的八個太陽就“噼里啪啦”地落了下來。剩下的一個太陽嚇得躲到了山背后,再也不敢出來了。這一來,一個太陽也沒有了,人們的日子還是沒法過,只能趕緊把剩下的那個太陽給叫出來。黃鶯、云雀、畫眉被請來了,對著山那邊就驕傲地唱了起來,不料太陽不肯出來。最后,大公雞說:“讓我來試試吧。”大公雞對著山那邊十分謙遜地高聲叫了三遍,聲音雖然不是十分美妙,但卻充滿了真誠和熱情。太陽被感動了,慢慢地從山后露出了笑臉。從此,公雞叫三遍,太陽就跟著出來了。
一個個古老的小故事在這些老人口中傳頌著,公雞的形象一下高大起來。再看我家的那只大公雞,覺得很有王者風范。雞鳴陣陣,在胡同里悠長,留在心中最為溫暖的地方,稍一碰觸,便墜入鄉愁里。
還有小時候聽的《半夜雞叫》的故事。說是地主周扒皮為了讓長工們起早多干活,半夜跑到雞籠邊學雞叫。幾次以后,被長工們發現,于是在一個黑夜將又在雞籠邊學雞叫的周扒皮狠揍了一頓。于是,人們叫吝嗇的人為周扒皮。小孩子更是活學活用,一叫“周扒皮,周扒皮”,大伙都心領神會。
公雞好斗,母雞卻是溫順的。家里的蘆花雞吃飽了,也不惹事,一天下一個蛋。母親喜歡抓起蘆花雞,摸摸雞屁股,判斷一下蘆花雞大約什么時候下蛋,因為雞是散養的,蘆花雞動不動就把蛋下在門口的草垛里,母親總能很及時地在草垛里找到雞蛋。那時,鄉情純樸,雞蛋極少丟失。蘆花雞下完了蛋,“咯咯噠,咯咯噠”地叫著,好像要向世界炫耀,而這時,我家的大公雞就好似護花使者,站在離蘆花雞不遠的地方,威風凜凜。
我稍大一點,就讀了唐代顏真卿的《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边@首詩深入淺出,富含哲理,勸少年早起讀書,珍惜大好年華,將來才能有所作為,否則,到了晚年,會遺憾終生。
那時候,母親早早地做好了飯,我匆匆地吃了早飯,背上書包,拐過幾個胡同,在起起落落的雞鳴聲中,踏上了求學的路。
幾十年過去了,村莊里的年輕人或是北上,或是南下打工,雞窩里空了,就連新建的二層樓也是落寞的,村莊里極少聽到雞鳴聲??墒?,記憶中的雞鳴聲始終是內心的柔軟、鄉愁的柔軟。兒女們飛得再遠,也總記得回家的路。
雞鳴陣陣,游子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