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丕立
最近看《天下糧田》,最為揪心處便是鐵弓南親手用火銃打死了自己的兒子鐵箭飛。令人不解的是,鐵箭飛為何與訥親親近而與自己的親爹疏遠?原因只有一個,品行端正的一代廉吏鐵弓南忽略了一點:跟兒子好好說話。
在民間,這種現象不鮮見,老實厚道的父母養出一個孩子,最后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教唆成一個忤逆子,為什么?因為父母沒有跟自己的孩子好好說話。
雖然孔老夫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但人生來耳根子軟。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往往說話甜得似一包糖,孩子哪有什么分辨力呢?父母往往認為“人親言語粗”,說話無須講究藝術性,結果,孩子慢慢跟自己的父母不親了,很多時候對著干,更有甚者,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現在的孩子很自我,父母更需跟自己的孩子好好說話,只有好好說話,才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才能讓自己的付出不付之東流。
好好說話,首先在語氣上。語氣柔和,不要激動。往往父母一激動,孩子情緒變化更大,或與父母對著干,或暗地里做壞事,所以,無論面臨何種局面,都要冷靜。一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時,父母可以暫避一下,等自己情緒穩定時,再與孩子交談。
好好說話還表現在談話的態度上,態度誠懇,與孩子平等對話,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一起面對困難。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這樣,孩子便會樂于將自己的想法與父母交流。久而久之,孩子與父母的心就靠近了。
好好說話更表現在談話主旨上,這得以了解自己的孩子為前提。了解孩子,其實很難。父母應該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再對孩子放低要求,把他們當朋友。交朋友,不拘對方人生成功與否,只有唯一的標準,那就是品德。只要品行純良,就可成為朋友。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也開始這么做了,嚴把孩子的品德關,讓孩子先成人再談成才的問題。這樣一來,父母對孩子的話語,就如同和風細雨一般,潤物細無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