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年三十到元宵節,在港區守護著外輪出入境,這個年過的特‘實在’。”3月1日,在秀嶼港區6號碼頭,莆田邊防檢查站執勤業務二科教導員蔡文彬,正帶領檢查員和輔警監護巴哈馬籍“非洲織布工”號靠泊卸載3萬多棵原木。今年農歷春節,這個站官兵24小時堅守港區一線,與在港停泊外輪過了一個別樣的春節。
鞭炮炸響,禮花綻放,又一個新春佳節到來。莆田市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僅東吳港區可建成2萬噸至40萬噸級散貨碼頭44個,全部投產后,年吞吐能力達3.2億噸以上,港口吞吐量將位居全國前十位。今年元旦,莆田市秀嶼港、東吳港晝夜停泊外輪卸載進口貨物,負責出入境檢查的邊檢官兵時刻處于緊繃狀態。為了確保高速通關,邊檢官兵加快節奏,假期不休,日夜堅守,吃飯就像打仗,工作間歇只有20分鐘,一天巡邏上百公里。
隨著譽為國內“最美鐵路”的向莆鐵路連接進港區,東吳港已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集儲存、中轉、混配加工為一體,兼營煤炭及其他散貨的大型現代化集散中心。其中,東吳港區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是落實國家“北煤南運”戰略的重大支撐項目。從除夕夜以來,駐過東吳港區的莆田邊檢站執勤業務一科推行“關口前移”,主動提供“即報即檢、即靠即作、即檢即離”的通關服務,確保19艘外輪晝夜卸載72萬噸煤炭和鐵礦砂。由于保障有力,外輪通關效率大大提升,僅停滯費用就節省10多萬元。
連續三個大年除夕,該站執勤業務二科科長黃崇智都主動要求留守值班。黃崇智的妻子任曉芬,每年都是抱著孩子,與常年戍守在出入境口岸的丈夫過一個團圓年。每天清晨,任曉芬抱著臉蛋紅嘟嘟的女兒黃家瑩,總在營區門口等爸爸巡邏回來。小瑩瑩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在港區寒風中總愛一眨一眨的,讓任曉芬總覺得愧欠。
“實”風撲面,春節味更濃了。在秀嶼邊檢執勤點營區,執勤業務二科檢查員王斌斌說,春聯是新買的,但營區有些小燈籠是去年的,窗花是官兵自己剪的,文體活動是官兵自己策劃的,歡樂祥和的氣氛絲毫不減,簡樸過節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年三十晚上,監護中隊方進喜副指導員走上哨位替崗,讓戰士踏踏實實吃頓年夜飯。
巴拿馬籍“環利”輪順利出境;卡塔爾籍“沙河”輪運載煤炭4.8萬······煙花爆竹少了,春節的守歲味卻更濃了。“一家不圓萬家圓,24小時全天候服務外輪進出港,是我們的職責。”當天,依舊堅守東吳港區值班的執勤業務一科檢查員姚瑤哈著寒氣說,港區的繁忙作業景象,成為對外開放港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吳志 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