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馬
我的祖祖輩輩在海邊出生,在海邊長大,對大海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小時候,趕海時的沙灘,非常干凈,到處都是厚厚的細軟的沙子,光著小腳丫踩在沙灘上,調皮的沙子溢滿腳縫。那時,每當撿到一個心儀已久的貝殼,心情是何等愜意,不由得感嘆大自然是何等的慷慨大方呀!
那時候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是自家做豆腐,用海水給豆腐點鹵水,做之前提著一只木桶,到海邊打上桶海水就可以了。現在做豆腐再也不敢用海水,改用鹽水了,因為海水受污染了。
父老鄉親思想覺悟太低了,自己家里一塵不染,卻把大海當作“天然的垃圾桶”,把垃圾往大海一扔了之。
有的公路兩旁每隔一段距離,就放一個垃圾桶,每隔幾天都會有人去倒;有的住在公路兩旁的村民不讓放垃圾桶,因為桶中的垃圾味道太臭了,他們總是耐心地把垃圾打包好,然后扔到大海。
我經常去趕海,踩在垃圾成堆的沙灘上,我的心在哭泣,我仿佛聽見了大海也在哭泣。礦泉水瓶、罐頭瓶、衣服、鞋子等,甚至還有死去的雞鴨貓狗等,它們散發出陣陣惡臭,引來成群逐臭的蒼蠅。惠特曼說:“大地給予所有人的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饋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
去年5月份,我又一次去趕海,旁邊有一群陌生的老太太在挖牡蠣,周圍的海水竟變成紅色了。一個老太太既像是問自己,又像是問她的伙伴:“海水為什么變成了紅色?”她的同伴也茫然不知,我多想告訴她們這就是赤潮,是局部海域因浮游生物(即藻類)突發性大量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使海水變色發臭的異常現象。這些過度繁殖的藻類消耗掉大量氧氣,使大量海洋生物缺氧致死;一些藻類還會堵塞魚鰓,使魚窒息而死;另一些藻類更會分泌毒素,毒死海洋生物,或侵入貝類體內并殘留一段時間,如被人食用,就會中毒,最終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很難想象如果有一天海產品都不能吃了,那我們還能吃什么?
除了赤潮對人類的危害外,海洋被污染后的危害還有: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加速溫室效應;使海洋生物死亡或發生畸形,改變整個海洋的生態平衡,最終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
前年我老家的養殖業遭到重創,就是因為赤潮。難道這樣的教訓還不深刻?還不足以讓人警醒嗎?黑格爾說:“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
盡管海洋有著很強的自我凈化功能,但它抵擋得住人類無休止的侵蝕嗎?而環境的好壞與我們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在這場環境保衛戰中,如果我們再向大海亂扔垃圾,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都將是受害者,兩敗俱傷,沒有最終的贏家。因此我們誰都不能袖手旁觀,我們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拯救大海實際上就是拯救我們人類的未來呀!
環保是一場“持久戰”,任重道遠,各方面都要行動起來,齊抓共管,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讓蔚藍色的大海能夠千秋萬代地造福于人類,讓我們的大海不再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