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星
再幾年退休了。近來有點返老還童,嘴邊的話兒老忘記,過去的事情常想起,就連說話的腔調也土冒了。昨天,我和同事建山、志航說了去年的事,也理一理今年要做的事。說著,扯到“糞籃豬屎夾和拾有豬屎講有話”話頭,大家一陣哈哈大笑。
我們在農村長大,小時候都有拾豬屎的記憶。笑過后,都說回想起來太有感情啊!豬屎夾,是用竹干尾制作的。而裝豬屎的那個竹編家伙兒,分不太清楚是叫糞籃、糞斗或糞箕什么的。后來,都覺還是叫“糞籃”自然些,并約定以“糞籃豬屎夾”為題,各自寫篇雜想隨感,說好所憶所想所說憑實告實,而且盡可能少點豬屎味什么的。
說真的,從過去到現在,糞籃豬屎夾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竹編的糞籃長方形,對著豬屁股拾豬屎進去的口偏平,糞籃的提手大約腰間高。豬屎夾一米來長,通常是竹干尾大的那一頭劈開,像筷子夾似的。夾豬屎的竹干頭斜削45度,彎下腰夾豬屎剛好與地面平行。所以,說說夾豬屎的工具,聽來就不簡單。一個村子就那么大,一天輪流幾戶人家拾豬屎,豬屎拾多拾少,勤快跑,眼光要老道,看豬的塊頭大小,判斷豬肚子吃飽或餓著,如此這般,跟在豬屁股后頭的收獲,才大不一樣。尤其數九寒冬來,手凍得發紫,怎么把豬屎拾進糞籃,也是件功夫活。當然,農民要是說誰跟誰好得分不開,或是做事很默契,通常說“你看,你看,跟糞籃豬屎夾似的”。昨天,我們說起去年做的事,領導還滿意,自己也高興,拿工資心里踏實。為什么呢?因為有用心去做,三個人就像糞籃豬屎夾那樣,配合得好啊!我對志航說,你是筆桿子,做總結寫計劃,要像佇立在屋后頭的糞桶那樣,一桶就是一桶,兩桶就是兩桶,不能夸大摻雜。想想,雖然咱們做了些事情,算是“拾有豬屎講有話”了吧,但明年的事還要想得周密些,把事情做得實一點才好啊!
說起小時候拾豬屎,那就更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了。那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養一兩頭豬。田地里的作物,全靠豬屎牛糞這些農家肥了。我家在九鯉湖邊,小旮旯里的小山村還算大,分為舊厝、頂厝、下厝、廖厝四個生產隊,有五百多人。白天,生產隊的男男女女集體勞動掙工分,每天所得折算人民幣大約兩毛多。老人們守厝里,煮飯抱孫喂豬做家務,村頭村尾起早摸黑搖來晃去拾豬屎的,大都是八九歲或十幾歲的孩子。村里幾個生產隊,各家各戶的豬跑來跑去,孩子們跟著誰家的豬屁股后拾豬屎,往往會爭執、對罵,甚至動起手腳來。于是大人們商定,每天每個生產隊安排一戶輪流。這些,我和同事宗思提起,他說年輕時還當過記工員,每天給每家拾的豬屎過秤后,倒進生產隊糞坑里,然后折成出工的工分。是啊,說了別不信,那時候搞公有制,拾豬屎也是不能先肥了家里的自留地。
回想起來,也是由于拾豬屎惹的事,我小時候屁股還挨了揍。那是讀小學時,由于貪玩,太陽快下山了,家門后頭兩個糞桶沒有堆滿。因心里害怕,我就從鄰居家糞桶里偷了一小糞籃。第二天早上,母親脫了我的褲子,用一根竹鞭狠狠抽打屁股。母親真生氣了,打完后,她也哭了,哭得很傷心。后來,我讀福清師專,有一年寒假回家,到鄰居老太婆淑英家串門,看到幾個孩子身上衣服單薄,凍得直哆嗦,聽了她叨叨柴米油鹽醋的艱難事,想起自己小時候偷了她家糞便的虧心事,心里同情不安慚愧,伸手在口袋里捏來摸去,終于把僅有的一塊多壓歲錢摳了出來。現在想想,我感恩母親的嚴厲教育,讓我從小記住不能干壞事傻事,長大后懂得本本分分去做事,如果有余力,還要多做些好事善事。我常常對弟妹們說,好家教是無價之寶,是生活中言行舉止的點點滴滴,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做好的榜樣,代代薪火傳承,那就形成了好家風啊!
由糞籃豬屎夾說起,就連說什么話怎么說話也該反思一下啊!糞籃豬屎夾、拾有豬屎講有話等,都是農民的話,話粗理不粗。什么是接地氣?就是走家串戶,用老百姓的話與基層群眾嘮嗑,然后歡歡喜喜,一起做好那些事關千家萬戶的小事實事。昨天,我和建山、志航回憶起經典著作“老三篇”。那時候,讀三年級就會倒背如流,如今也能朗朗上口。“為人民服務”,很通俗的五個字,把一個政黨的宗旨說了出來,說到老百姓心坎里,萬眾一心愚公移山,把兩座大山給搬走了。“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簡簡單單的話,這是一切工作的標準哪!想想,“拾有豬屎講有話”,它和“能抓老鼠就是好貓”“發展是硬道理”等名言,其實道理相通啊,老百姓愛聽,也做得來。說真話,想想過去,自己也和一些人一樣,涂鴉官樣文章,記不住聽得暈,有愧啊!現在,“擼起袖子加油干,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接地氣貼民心,通俗易懂,鼓舞人心!昨天,我們還共勉:今后不論做人做事或是建言獻策鼓與呼,一定要說老百姓愛聽的話,做他們高興的事,把力所能及的事,辦好做實。
由糞籃豬屎夾說起的故事,其實是說不完的。我想,建山憨厚實在,我和他寫的東西,可能是豆腐塊重疊,差不多。而志航不一樣,年紀輕頭腦活。他說,小時候生產隊的耕牛,各家各戶輪流放養十天半個月。牛兒肥或瘦了,交接下一戶用皮尺量牛肚皮的時候,站在牛肚皮另一邊的他,兩個手指頭悄悄地插入皮尺拽了拽。結果,牛兒肥了一圈。笑話歸笑話,志航參與編輯了大部頭《莆仙戲傳統劇目叢書》,妙筆生花的功力是有的。他說拾豬屎,有時候緊盯大頭豬后面不放,豬屎夾敲得震天響,其實豬肚子餓得干癟,怎么來事呢?還說,那是不人性化啊!所以,我想他可能獨出心裁,勾勒出幾幅不一樣的拾豬屎風景線:比如寒冬里,邊上糞籃豬屎夾一排放著,而陽光下拾豬屎的孩童們,靠墻壁擠暖正起勁呢。或是在結冰的河面上,甩瓦片叫聲此起彼伏呢。還比如春暖時,漫山遍野拾牛糞撿狗屎呢。但是,怎么也不可能拾驢屎,那得去北方啊!我想,如果他筆下的拾糞便,能夠一糞籃一糞籃倒進田野里,待到金秋收割時,夢幻中彎了腰的稻谷金燦燦,拾到糞籃里的一粒粒全都是金子。而當美夢中醒來的那一刻,該是多么美妙啊!百想不如一見,我得去催一催,讓他們把“糞籃豬屎夾”的美文亮出來,曬一曬,大家交流交流不就都明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