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邊檢官兵正在監護在港停泊外輪
“2萬多立方新西蘭原木卸完了,趕快回執勤點,一起吃餃子啦!”1月1日清晨,秀嶼港區,莆田邊檢站執勤業務二科科長黃崇智結束監護馬紹爾群島籍“依蘭妮”號外輪任務,帶領檢查員和輔警離開碼頭。元旦跨年夜里,這個站官兵24小時堅守港區一線,與在港停泊的5艘外輪,過了一個別樣的新年。
鞭炮炸響,禮花綻放,新年到來。莆田市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今年元旦,秀嶼港、東吳港晝夜停泊5艘外輪卸載進口貨物,負責出入境檢查的邊檢官兵時刻處于緊繃狀態。為了確保高速通關,執勤業務二科邊檢官兵們加快節奏,假期不休,日夜堅守,吃飯就像打仗,工作間歇只有20分鐘,一天巡邏上百公里。由于保障有力,外輪通關效率大大提升,僅停滯費用就節省10多萬元。
黃崇智的女兒黃家瑩,剛滿3周歲,陪著堅守一線崗位的爸爸“迎新年”。黃崇智和戰友們加班加點服務外輪出入境,“回不了家”已經是他們的習慣,愛人一個人又沒法帶孩子回老家,連續幾天“守”在港區是常事。臉蛋紅嘟嘟的小瑩瑩,總在營區門口等爸爸巡查回來,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總愛一眨一眨的。在秀嶼港專用碼頭,滿載6萬多噸液化天然氣(LNG)的中國香港籍“閩榕”輪順利卸貨離岸,能守護投資約295億元的福建LNG項目今年首艘能源供應巨輪,則讓黃崇智覺得這個新年過的特“實在”。
隨著譽為國內“最美鐵路”的向莆鐵路連接進港區,東吳港已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集儲存、中轉、混配加工為一體,兼營煤炭及其他散貨的大型現代化集散中心。其中,東吳港區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是落實國家“北煤南運”戰略的重大支撐項目。跨年夜里,莆田邊檢站執勤業務一科推行“關口前移”,主動提供“即報即檢、即靠即作、即檢即離”的通關服務,確保韓國籍“新鋒”輪和巴拿馬籍“瑪德琳”輪加緊作業卸載14萬噸煤炭。
“一家不圓萬家圓,24小時全天候服務外輪進出港,是我們的職責。”山東煙臺籍的執勤業務一科劉德政教導員哈著寒氣說,港區的繁忙作業景象,成為對外開放港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看著遠處天空,劉德政說他很想家,也很想山東老家剛滿5歲的兒子。 (吳志 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