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國僑聯與最高法院司改辦來莆田調研維護僑益工作
收看十九大報告
贈送輪椅
海外華裔體驗莆田傳統文化
6月15日,中國僑聯與最高法院司改辦來莆田調研維護僑益工作
近年來,我市僑聯廣泛團結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助推美麗莆田建設,為創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貢獻力量。
●凝聚僑心僑力
搭建交流平臺。成立莆田市僑商聯合會和僑界青年聯合會,凝聚海外莆商和華人華僑年青一代力量,積極開展聯誼交流、商務合作、扶貧幫困,扎實開展“僑青建功美麗莆田十大行動”,努力踐行社會責任。莆田市僑商會被中國僑聯評為“全國優秀僑商社會組織”。推動僑界交流。先后舉辦“一帶一路”座談會、“十三五規劃解讀”、“美麗莆田行動綱要解讀”、“自貿區政策解讀”、“涉企法律講座”;協助中國僑商會在莆成功舉辦中國華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峰會;組織僑商參加“6.18”、“9.8”等重大招商活動,積極引導僑胞僑商參與經濟社會建設。拓展海外聯誼。近年來,市僑聯累計接待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蘇里南、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意大利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社團、僑領僑商來訪交流3000多人次,與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僑社團建立了聯系,加強聯絡交流,倡導和發動海外僑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弘揚媽祖文化。參與“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活動,發動美國、阿根廷、馬來西亞等地的僑領、政要做客“媽祖文化與海洋文明”對話網絡視頻直播活動;引導海外莆籍鄉親傳播媽祖文化,湄洲媽祖分靈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蘇里南、莫桑比克。開展“親情中華”活動。組織文藝演出隊赴馬來西亞吉隆坡、馬六甲開展訪問演出,海外觀眾反響熱烈;舉辦“親情中華送文化進僑鄉”,“親情中華送文化進僑企”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連續三年舉辦“親情中華”夏令營活動,146名海外華裔青年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文化和莆田傳統文化的魅力,增進了對故鄉莆田的了解和感情。
●關注僑界民生
推進涉僑維權機制建設。積極探索涉僑維權服務機制建設,推動基層和相關部門設立“調解銜接工作示范點”、“涉港澳臺僑合議庭”、“華僑留守家庭服務站”,把關愛僑鄉留守老人孩子工作納入維權服務機制范疇,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把服務延伸到家庭,在推動僑鄉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安定穩定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僑鄉群眾的高度歡迎和肯定,被中國僑聯稱為“涵江經驗”。涵江區僑聯榮獲“全國僑聯系統維權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開展“愛心惠僑”系列活動。推動開展“百僑幫百村,共建美麗鄉村”、“365”僑愛心行動、“情暖僑心、關愛成長,留守兒童、歡慶六一”、“僑鄉留守兒童夏令營”、“金秋助學”、“重陽敬老”、“僑法宣傳暨送愛心義診”等僑愛心活動,引導僑胞盧金峰先生等僑界人士熱心捐資9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000多人(次);深入開展慰問貧困歸僑僑眷和精準幫扶特困歸僑僑眷家庭等活動,堅持精準幫扶“三落實、三確保”,共發放各類扶貧幫困及各類慰問金100萬元,幫扶或慰問1000多人(次)。努力提高參政議政水平。積極聯系僑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收集群眾意見,深入調研,反映僑界的呼聲和建議,《關于我市穿越城區溪流沿岸景觀建設和綜合治理的建議》與《關于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宜居鄉村的幾點建議》等提案,連續多次被評為優秀提案,引起市委和有關部門重視。
●當好僑胞之友
加強僑聯組織建設。抓好干部隊伍建設,認真組織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和宣講,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僑鄉、僑校、僑企、僑社等,不斷增進廣大華人華僑和歸僑僑眷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積極推進在歸僑僑眷集中或新僑驟增的鄉鎮村居、學校成立僑聯組織,推動基層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深化“建家當友”,努力在“五有”基礎上實現“五好”,目前,全市現有各級僑聯組織達到224個。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參與文明與平安創建活動,引導歸僑僑眷和僑聯干部樹立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觀,激發工作內在動力,不斷增強為僑服務的責任感和榮譽感。7個僑聯組織被中國僑聯和省僑聯授予先進僑聯組織稱號,13位歸僑僑眷和僑聯干部被授予歸僑僑眷先進個人、僑聯先進工作者稱號。重視“網上僑聯”工作。組織拍攝“百僑幫百村”、“關愛華僑留守家庭”專題片;推動市僑聯網站上線,開通莆田市僑商會公眾號,推進“智慧僑聯”推廣和僑情信息平臺應用工作,及時報送僑界信息和僑聯工作動態,5年來被有關報刊、網站刊載60多篇。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鄭荔川 馮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