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九重山寨遺址遠景
明朝水軍戰服
南日水寨,曾是明代一個重要的海防基地,是明政府抵御倭寇的重要藩籬,如今它的蹤影已經消失了,沒有人記得它的模樣,也沒有人知道它的具體位置。它像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停留在了歷史的某一個角落。
無數次我疾馳在島嶼的邊緣,想要尋找一段可以佐證的垝垣,或是一塊有著年代符號的荒石,但是都未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有人告訴我,它應該是九重山上那個山寨的遺址,也有人說,它應該坐落在江嘴口或是寨里的海面上……歷史本就撲朔迷離,再無清晰記載的史文,使得那一座山寨成為了時空中一個空洞而又令人痛徹心扉的符號。
回首那段不堪的往事,福建遭受倭寇侵擾的時間可追溯至元末,比戶可封、簪纓相望的興化更是倭寇的垂涎之地。明朝的歷史,是一部和倭寇斗爭的血淚史。從明洪武元年開始,到嘉靖年間,一群由流民、商人和日本武士組成的倭寇不斷騷擾福建沿海人民,莆田城受倭寇之害多達幾十次。海疆不靖,朱元璋從登位之年便重視沿海的海防建設,閩政府貫徹“倭海上來,則海上御之耳”的思想,在莆田設立興化衛、平海衛等軍事機構。由于擔心興化衛力量單薄,被視為“海上屏障”的南日島因而得到了重視。政府認為此島“北可以遏南茭湖井之沖,南可以阻湄洲岱墜之阨,亦要區也”,在此島設水寨不僅可以控制水上航道,也可以作為水軍指揮樞紐,以期達到“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的目的。洪武初,南日山建立了南日水寨,《八閩通志》等史書對此均有記載。
除了南日山水寨,明初還在福建沿海建立了烽火門水寨(福鼎)、浯嶼水寨(金門),景泰年間又建立了小埕、銅山兩座水寨,它們并稱為福建五大水寨。
南日水寨應該是設于海上,其以石塊砌成,四面設門,墻上還設立了墩臺,臺上有士兵巡查瞭望,若有倭寇在附近登陸,夜則舉火,晝則舉煙,數十里外的平海衛巡司,立即就能望見。
每一座水寨的兵力,都由附近的衛所派兵協守,每一艘水寨的兵船,也由各衛所攤派,南日水寨撥來的兵額多達4060員,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將士,構成南日水寨歷史上厚重的一筆。將士在高大的城墻上巡邏,眺望碧波蕩漾的臺灣海峽,維護著島嶼的安寧和平。興化衛、平海衛和泉州衛還派來兵船29艘。這些兵船,春夏出哨,秋冬回守。
當是時,水寨有墩,衛所有城,巡司有堡,快船定時巡查,各鄉村民,望見墩臺烽火,立即扶老攜幼,帶上糧食細軟,到山洞或是城堡暫避,衛所的將士出兵將倭寇趕入海??陀^地說,南日水寨的建立在軍事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它聯合附近的平海衛、興化衛和各個巡檢司,嚴密地防守海疆,堵截倭寇。
在南日水寨建立后的幾十年時間里,倭寇多次侵犯興化府,沒有一次是從南日山海域登陸的。
水寨建立后,政府又很快意識到:海道可通外邦。為了防止沿海“莠民”勾結海外倭寇,明政府先是重申海禁“瀕海居民不得私自出?!?,以海為生的島民們頓時失去了維持生計的唯一出路,船只和漁網被堆積在沙灘。
不久政府又強迫將島民遷移到內陸,島民的遷移,看似簡單的一個事件,代價慘重,過程沉痛。政府的公文,急于星火,一紙令下,三申五令,拖延者死。官員又焚其房屋,燒其基址,令人發指!
南日山頓時淪為一座荒島,島民棄守兩難,倉促之中,他們只好遺其器物,撇其畜養,糧食不能盡隨,資財多致失落……敲撲之下,何計可逃?遷移之時,找不到船只的島民,編門戶床席為筏以渡,覆歿多半。
即使有些島民有幸登陸,而到了異鄉,產業俱廢,囊篋俱空,疲骨監拘,無以為生。他們攜著孱弱的幼女,抱著多病的稚子,看著單衣受凍的妻子,沿街乞討,分文未至,捶胸頓足,生不如死,回想遷徙之時,竟不如當初葬身大海,幸還能魂歸故里!
南日水寨,在興化大地上凸顯出作為東南海岸線的重要地位,一段時期內,確實起到了“陸地藩籬”的作用。歷史總在不斷摸索中前進,南日水寨在島嶼上只短短幾十年,1452年開始,明政府就決定將南日水寨遷移至內陸。在新寨的地址沒有選定之前,先把水兵并入到了埭頭石城的青山巡檢司。
關于遷移的原因,有多種說法,官方的說辭是:明政府意識到當初選址的錯誤,這座土質貧瘠、耕田稀少的島嶼根本不能滿足海軍后勤保障的需要,加之孤懸水上,一旦倭寇攻劫,援救不及,實難堅守……
新水寨的地址終于選定,在成化四年(1486),南日水寨全部搬遷至內陸的吉了。南日水寨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
明代的軍事評論家,卻多以水寨遷移為失計。林兆珂在《舟山南日說略》一文云:“南日孤山斷嶼,倭艚樵汲,必泊此岸,古稱‘賊澳番船窟’也。據此置寨,與平海、莆禧互相犄角,可以扦倭艚,使不得窺泊。移寨吉了,無異棄門戶而守堂奧?!?span>
《閩書》卷40《扦圉志》有云:“南日水寨移吉了,民無保障,相率西徙而山空?!?span>
明政府不僅將南日水寨遷移,還相繼遷移了烽火門、浯嶼、銅山等水寨,這些地帶就淪為番舶所踞,北來的番舶??磕先?,南來的番舶??夸磶Z,因而,這些地方又成為孤懸之地。
歷史終于暴露出遷移水寨的弊端,嘉靖三十二年(1553),有一隊倭船因失風飄到南日,倭寇登岸流劫,焚燒房屋……倭寇由此打通了一扇通往興化府的入侵之門。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大舉騷擾莆田,平海、南日再遭劫難,一時間,莆田城尸體堆積如山。
跌宕的時勢造就了很多英雄人物和傳奇故事,南日還有一支杰出的抗倭隊伍,其中更有令人佩服的巾幗英雄。
在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平海村,南頭尾緊鄰赤哆灣沙灘的一座小山丘上,就有一處石碑石坊,這處石碑石坊是福建省唯一一處抗倭女杰遺跡。
石碑石坊也是造型簡單,渾樸古拙。這是一塊題名為“師中貞吉”的石碑,始建于明代,碑高2米許,寬約0.6米許,經多年海風侵蝕,石碑字體已斑駁,依稀可辨識碑首刻有“皇明,興化……”等字?!皫熤胸懠笔皇菫榧o念一位來自南日島水寨的抗倭女杰而建,當年在倭寇的侵犯下,平海衛城曾一度被侵占、擄掠。這位南日女英雄挺身而出,組織家鄉的義軍,成立船隊,出沒于平海灣,奮勇殺敵,狠狠打擊了倭寇。后來,她壯烈犧牲于戰斗中?,F今,風化嚴重的石碑上,女英雄的名字已經模糊難辨了,但是她保家衛國的英勇壯舉永遠銘刻在家鄉人民的心中。
時間如水流逝,南日水寨的建設年份、兵器設施、磚塊的顏色和城墻的模樣等早已經沉淀在時間的深處,但是,一些沒有被時間淹沒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經歷過幾百年風雨的洗禮后,在我們的視野里仍呈現出斑駁的傷痛。(許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