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村優美生態環境引來白鷺成群棲息
山前村部分現代農業綜合體
整潔寬敞的村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莆田綜合實力不斷壯大的五年。2012-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2%,是五年前的1.5倍,經濟總量不斷做大。五年來,特別是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我市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設美麗莆田,創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莆田的各項事業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莆田人正在分享著豐碩成果,不斷充實和調整自己的美好生活前景。
●項目建設“新速度”
備受矚目的新建福廈鐵路客運專線于9月30日全線動工,該專線將設莆田等7個車站,設計速度為350公里/小時。建成后,漳州、廈門、泉州、莆田、福州將實現高鐵直達。近日,記者在位于城廂區靈川鎮青山村,福廈鐵路湄洲灣跨海大橋所在地,不少村民在工地旁的宣傳欄前一睹項目風采。
進場后第4天拿下1.33萬平方米項目用地,9月2日中標、9月30日開工,“快速進場、快速安家、快速征拆、快速施工”成了項目建設的標準,作為我市推進的重點項目,該項目能如此快速順利運行,得益于政府部門高效率的協調推進,這也是項目領跑莆田“新速度”的縮影之一。
據了解,我市在全省率先試行項目前期三年滾動計劃,每年增加預算安排2000萬元前期經費予以保障。出臺了政府性投資項目工程總承包試點方案,破解重大項目存在前期工程過程環節多、耗時長問題。建立重大項目“兩周一調度”、協調問題“一周一報告”、效能督查“一季一通報”等機制。完善重大項目聯席協調機制、重大項目市級領導分工掛鉤機制、重大項目運作流程圖和重點項目分級協調管理機制。五年來,全市重點項目共組織556個項目實現開工,496個項目實現竣工并投入運營。2012-2016,共對接三維項目352個,總投資約601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348億元,開工率在88%以上。今年以來,市內舉辦了2場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共簽約項目34個,總投資485億元。今后幾年,我市將重點發展工藝美術、食品加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醫療健康、全域旅游等綠色產業。
眼下,縱觀我市產業布局,已集聚了華峰、華佳彩、智能終端、佳通系列項目、砷化鎵、云度新能源、HDT高效太陽能、英博雪津、CPL等一大批龍頭企業項目。5年來,我市重點項目共組織556個項目實現開工,496個項目實現竣工并投入運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7339億元,年均增長22.5%;三次產業比例從9.4:58.4:32.2調整為6.9:56.3:36.8,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轉型升級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莆田把項目轉型升級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
一雙看起來并不起眼的運動鞋,鞋面采用的卻是新潮的3D打印技術,也看不到膠水粘合、針車縫合痕跡——由華峰自主研發的“鞋面一體成型工藝”,是運動鞋鞋面的一次重大創新。而在華峰的生產車間,生產流程全部自動化、智能化,使原先一個需要300個用工的車間僅需1人即可完成,實現“智能制造”。
位于秀嶼區東嶠工業園區的華峰紡織新材料產業園就是我市打造產業升級的一個標桿,作為我市重點龍頭企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華峰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創新”之路。企業與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聯合組建“鞋服面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3D打印系列材料、技術的研發;與東華大學、中國工程院合作,設立新材料研究院、院士專家工作站,推進紡織材料制備、智能化車間的研發。今年,在市發改委的支持下,企業還將建設“雙創”中心,助力企業發展。華峰新材料產業園研究院副院長李天源表示:“華峰未來要做一個百億產值就要依托‘雙創’中心這個平臺,把全國各地的人才吸引到莆田華峰來。
莆田每年儲備一批技術創新項目,用好省級技術創新補助資金,優先扶持產學研項目,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技術創新合作關系,強化產學研聯合開發項目的示范引導作用,推動相關領域內的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技術中心,引導企業增強創新主體地位和創新實力。
●美麗鄉村惠民生
步入荔城區北高鎮山前村,映入眼簾的是寓意深遠的孝親園、碧波蕩漾的人工湖、錯落有致的民居、四通八達的水泥路、初具規模的現代農業綜合體……現代文明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的氣息撲面而來。但就在2012年之前,山前村還是一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鄉村。作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近年來,山前村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村經濟文化發展,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走出一條精彩的美麗鄉村路。特別是該村首期集中流轉的66.67萬平方米土地,引進利農集團項目首期投資1.2億元,建設現代農業綜合園區項目,成為該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一大著力點。“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就像畫兒里畫的一樣,不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還記得住鄉愁。”山前村黨委書記陳釩如是說。
山前村是莆田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莆田村鎮建設也進入快車道,美麗鄉村建設覆蓋面不斷擴大,宜居環境持續提升。根據規劃,莆田按照“布局美、環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圍繞“整治裸房、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莊綠化”五項重點任務,實施鄉村衛生保潔工程、生態綠廊建設工程、美麗鄉村創建工程,達到農村環境更加優美、村莊建設更加宜居、農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標。
五年來,我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試點建設方面也是碩果累累。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51.8%提高至2016年的58.1%,由居全省第6位提升至第4位。成功承辦了第三屆中歐城市論壇,莆田入選中國國際城市發展聯盟。全省率先牽頭編制“多規合一”總體規劃,在121個村莊開展了以“村莊規劃編制、土地整理、村莊整治、新型社區建設、確權發證、產權流轉”等為主要內容的“美麗莆田·幸福家園”試點建設。培育創建“11+3”特色小鎮和文化名勝區,其中湄洲媽祖文化小鎮、仙游仙作工藝小鎮、城廂華林鞋藝小鎮、城廂電商小鎮等4個特色小鎮列入省級創建培育名錄。在仙游縣率先組建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榜頭鎮列入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時報記者 吳芹芹)
華林段堤防防護
福廈鐵路客運專線莆田段現場
華峰車間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