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鴻彬
在穿不暖吃不飽的時代,番薯因其培植易、用工少、產量高、口感好,而備受村民的青睞,成為村民種植農作物的首選。番薯,可謂村民的救命食物。
記得小時候,我們經常要吃番薯或番薯干,甚至都吃厭了。再好吃的食物,如果天天吃,也會沒胃口的。何況是在物質貧乏、食品不夠豐富的時代里。不過,大人會變著花樣,做各種食物給我們吃,不僅有番薯粥、番薯干粥、番薯菜飯、蒸番薯、油炸番薯片等,還會做成“薯干片”“番薯起”“窩邊餅”等。
番薯,是當時常吃的一種食物。吃番薯,配以生花生米,是絕配,口感佳,味道美。就是如今,我吃番薯時,還喜歡配生花生米以下飯。
每年番薯收成的季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用番薯做番薯淀粉。做番薯淀粉簡單,把番薯洗凈,送去碾碎,再過濾、沉淀、取出、曝曬,雪白的番薯淀粉就大功告成。這淀粉也是村民變著花樣做美味食品的食材之一。有的村民還會用番薯制作“番薯酒”,即把番薯蒸熟,配以紅粬,發酵成酒糟,燒作“番薯酒”。番薯酒,是鄉下的特產,備受村民的喜歡。飲用時,若經暖熱,會更有酒勁。平日,燉鴨肉、羊肉等,放些番薯酒以調味,會更美味。一些村民,還會用番薯酒浸泡藥材,自制藥酒,以滋補身體。
除了番薯,其葉子也很好吃。在番薯成熟之前,番薯葉是餐桌的美味食品。之前,家鄉也種植水稻,只不過種植得少,夏天應季而吃。那時,收獲的大米往往舍不得吃,所以經常會煮菜飯來改善伙食。因此,煮菜飯時,就會多放些番薯葉子。番薯葉鮮嫩,煮熟之后,嚼起來柔滑可口,還可填飽肚子,人們都喜歡吃。
到了秋季,趁番薯葉發黃之前,村民們會把比較鮮嫩的番薯藤切割下來,切碎,煮成飼料,以喂雞、鴨、牛、羊、豬等。待番薯收成后,他們還會把那些番薯藤曬干,儲藏以喂養牛羊,或用以做飯燒火。
可見,在村民眼里,番薯渾身是寶。就此,村民怎能不多種植番薯呢?
改革開放之后,村民們種糧的積極性更高了。因掙錢的門徑多了,外出的村民也多了,食品也更豐富了,人們吃番薯的需求量反而下降了。那時候,我家種的番薯,幾乎年年獲得大豐收。為此,奶奶總是滿心歡喜,終于過上了不再挨餓的日子了。我要結婚的那年,尚未過門的妻子的母親來我家了解家庭情況。當時,奶奶還特地帶她去看那堆放了小半樓的番薯干呢!如今,妻子每憶及,都還以此取笑我哩!
現在,村民們依舊會種植番薯,只是種植的品種更為講究,只種植那些口感好的,富有營養的,產量倒在其次。因為,現在的人們追求的是生活質量,對飲食也更為講究。只有品質好的番薯,才會受消費者的歡迎。
在過去吃不飽的年代,番薯是填飽肚子的救命糧。如今,它卻搖身一變,成了保健食品呢!據研究,番薯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番薯,有抗癌作用,有益于心臟,可預防肺氣腫等。吃番薯不僅不會使人發胖,反而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據《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代文獻記載,番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之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等。《中華本草》也載,番薯能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主治脾虛水腫、瘡瘍腫毒。
種植番薯,一般不用農藥,幾無污染,可謂綠色食品。在人們愈發講究預防保健的今天,番薯備受消費者歡迎,也是情理之中。
如今,我雖遠離稼穡,不再種植番薯,卻常有親友贈以番薯、番薯干、番薯淀粉等。禮輕情意重,我總是感念在懷,也會不由得憶及過去,感念當下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