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我是2009年初買的電腦。剛上網那陣,對什么都好奇。網絡世界是一個無限大的海洋,五光十色,光怪陸離,讓人沉醉又保有警惕。朋友言:“這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你得有自己的判斷力。”
半年之后,在朋友的慫恿下,在他手把手的指導下,我終于試水,在淘寶網上拍下了第一件商品,一件有許多外兜的戶外馬夾,65元。下單后,朋友還教我給賣家寫了留言,對快遞公司做了要求。因為我們單位在鎮上,當時某些快遞公司的網點還沒輻射到那里。過了一會,對方發來消息:親,你放心好了,就按你說的快遞發貨。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網購語:親。說實話,我并沒有被這撲面而來的親熱嚇著,并不覺得有什么矯情或唐突,相反,心里暖暖的,即便對方是個“蒙面人”。
幾天之后,快遞來了。當從快遞員手里接過包裹,我第一時間想的并不是我的馬夾,而是覺得這世界真奇妙:我要的一件東西,網上付錢后,它就真的從一個遙遠的地方“飛”了過來。
撕開包裝后,商品實物和網絡上的圖片一樣,大小也合適,我的第一次網購,就這樣順當完成了。
此后的一段時間,我又試著在淘寶上買了幾樣小東西。基本都順利,賣家也都比較客氣,漸漸地,在我的熏陶下,愛人也熱衷上了網購。平時她忙著上班帶孩子,并沒有閑時間去逛街。這下好了,晚上女兒入睡后,她便在淘寶網和天貓商城里四處游蕩了,看上什么滿意的,加入購物車,最后對這些看上眼的進行一番比較篩選,就可定奪下單了。幾天之后,快遞員的一個電話,新衣服、新褲子、新裙子就會飄然而來,如此方便快捷,何樂而不為呢?
愛人熱衷網購的舉動,無形中又在她的同事間起到了帶動作用。這就是水波的傳遞效用,網購已不再是一個時髦的詞,而是以它的方便可靠得到了消費者的信任,自然就會不斷擴散開來。
此后,家里大人小孩的衣服,我們都會選擇在網上購買。甚至房子裝修那陣,燈具小家電和裝飾品,我也是在網上購買的,樣子新穎,價格也低,又能保證我的裝修風格,實在是一件讓我驕傲的事情。再后來,網上訂餐、購買電影票、訂酒店機票,足不出戶,就搞妥了,不僅高效快捷,而且花錢少,實在是方便。
如今,手機移動支付已普遍應用,再加上物流、快遞的迅猛發展,網購已登堂入室,成為一種主流的商業消費模式。我大致統計了一下,從2013年開始,我一年在網上購買東西所花的錢在6000元左右,已經占到了一個家庭日常消費的四分之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比例。
都說網絡是虛擬的,但網絡背后的人卻是實在的,并且都有著交流和溝通的渴望。網購,這種“安靜”的購物方式,更自由更放松,還有著那么一絲幻想,是不是有點和“蒙面人”“相親”的味道?
如此說來,“親”這一網購流行語,絕對有著更深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