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假以來,市區內多家眼睛店打出來了優惠的橫幅,吸引學生朋友的注意,整個配鏡市場顯得十分活躍,商家的促銷戰也為配鏡市場帶來小高峰。采訪后記者卻發現,眼鏡市場魚龍混集,存在貓膩。記者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配鏡尤其為孩子配鏡時請睜大你的眼睛,最好貨比三家,以免上當受騙。
據了解,消費者在配鏡時最關注的不外乎是價格、質量。但同類眼鏡,不同商家間價格懸殊。記者在市區一家眼鏡店看到,某品牌眼鏡標價600元左右,而記者通過其他經銷商了解到的進貨價僅180元左右;另一款眼鏡該店賣到了450元左右,但其它商家的進貨價僅160元;某款太陽鏡的進貨價300元左右,在該店卻標價700元。同樣是樹脂片,價格也千差萬別,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眼鏡市場也可以算是“暴利”行業,利潤可高達100%以上,尤其一些裝修高檔的眼鏡店,即使除去鋪租、人員等成本費用,利潤還是可以高達好幾倍。
因為眼鏡市場分類繁多,很多商家炒作諸多“概念”當作眼鏡賣點,對于商家而言,炒“概念”的“好處”就是想說明本眼鏡是如何如何高檔,價格當然就低不了了。這樣一來,消費者往往出了高價拿了普通眼鏡。一位業內人士說,消費者很難分辨眼鏡優劣,就算是內行有時也看走眼,顧客選購更應注意貨比三家。
一些配鏡店還推出返券優惠,如“購護理液買一返五元券,買二返十五元券”,商家巧妙地把“買一返五”、“買二返十五”做成大字,而把“元券”則做成了小字,讓消費者乍一看,便宜呀!購護理液買一返五了!可是不然,其實是給你返了五元的券。因此,消費者在遇到類似的促銷時,可要認真看清楚,小心上了商家的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