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回應
編制未來三年污水垃圾項目計劃
“農村環境整治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建設美麗莆田的重要內容。”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回應說,對于鄉村環境整治,該委從全面規劃強化治理、靠前審批主動服務、積極爭取資金補助等方面進行。
該委已將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把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加大城鄉河道整治力度,加快城市餐廚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等列為政府重點工作目標。一是深化流域水環境、海岸帶和近岸海域環境整治規劃。該委在編制“十三五”規劃中,要求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十三五”期間,木蘭溪、萩蘆溪Ⅰ-Ⅲ類水質比例分別不低于83.3%、95%。加強畜禽養殖整治,禁止在溪流、飲用水源保護區等市政府劃定的禁養區內圈養畜禽,控制水源污染,確保飲水安全。實施水污染物排放容量控制,進一步改善木蘭溪、萩蘆溪流域和南北洋河道的生態環境,確保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排放,重點流域沿岸嚴格控制新建、擴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對高耗水、廢水排放量大的行業嚴格審批。加快湄洲灣北岸污水干管、東吳工業園污水干管等一批污水處理管網建設,啟動興化灣南岸尾水排海工程建設,加強污水管網末端建設和“最后一公里”污水收集。落實陸源污染物排海控制和治理責任,加強流域面源污染的治理,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積極推進沿海城鎮垃圾收集處理工作,減少近岸海域海漂垃圾,嚴格控制海上污染源。二是深化城鄉污染防治規劃。在“十三五”規劃中,要求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加大城鄉河道整治力度,加快城市餐廚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養殖污染防治力度。強化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控制農藥、化肥和農膜等面源污染,大力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加強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該委在項目審批工作中主動靠前服務,優化審批程序,精簡前置條件,指導業主做好污水處理項目立項手續辦理:一是對總投資3000萬元以下的一般項目,合并可研和初設審批;二是對一般性項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階段僅保留規劃選址、土地預審兩項前置條件;三是對不新增用地的零星市政類項目,經行業主管部門確認后實行備案制,由項目單位直接編制施工圖和工程預算送審后報項目審批部門備案,作為控制投資的依據。2015年以來,共辦理了12個污水處理項目立項手續,具體包括莆田市大湖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站技改工程、莆田湄洲灣石門澳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污水預處理工程、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仙游縣城區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荔城區污水處理配套管網、秀嶼區鎮鎮通污水管網、北岸港城新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1#、5#污水提升泵站、涵江區地稅局至涵東辦事處后河道排污口污水收集管建設工程、涵江區聯十一線連接線(百威啤酒廠至江口污水廠)污水管道工程、涵江區華佳彩高新科技面板至溪游泵站污水管道工程、涵江區濱海新城工業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等。
2015年以來,該委共爭取到上級污水處理項目資金補助2.67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補助4760萬元、省級預算內300萬元,國家專項基金2.16億元,有力的推進了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涉及主要項目有:環湄洲灣尾水排放管道項目、石門澳污水處理廠工程、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荔城區污水廠配套管網工程、城廂區污水處理工程、大湖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技改工程、仙游菜溪片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北岸港城新區污水配套管網提升泵站項目等。
下一步工作,該委建議制定污水垃圾項目建設三年計劃。近期,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該委代市政府起草《關于加快推進政府性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的意見》,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我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城市規劃、行業專項規劃以及擴大有效投資的要求,并結合現有“五個一批”庫內項目,加強策劃、組織建設項目,并對庫內項目編制未來三年項目實施計劃,明確每年度項目的進度工作目標,做到項目策劃有針對性,項目推進有計劃性,項目落實有時效性。該《意見》已通知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建議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專項任務可按此方式推進落實。此外,為響應國家擴大有效投資政策,建議加快實施十三五規劃內的污水處理項目,結合省、市大力推進投資工程包的實施模式,對黑臭水體整治、控源截污工程、污水收集處理等點多面散的補短板的污水處理項目采取捆綁打包的方式,統籌解決資金問題,集中推進項目建設。
梧塘鎮松西村
推廣以沼氣為紐帶庭院循環模式
“鄉村污水治理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涉及面廣、污染源多、治理難度大。對于廣大農民來說,他們既是鄉村污水的受害者,又是鄉村污水的主要‘制造者’,而鄉村污水的污染后果也制約了農業農村發展。”市農業局負責人結合該局具體職能,就鄉村污水治理涉農方面提出工作思路。
立足農業,積極參與鄉村污水治理。要積極參與、深度介入,將根據協商會議的精神和要求,立足農業,把鄉村污水治理作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部分,進行全面部署、扎實推進,協同有關部門,把涉農部分的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鞏固成果,繼續做好畜禽養殖污染整治。一要加大養殖反彈復建打擊力度。近年來,我市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共拆除關閉畜禽場3.5萬家(戶)、總面積約900萬平方米,整治成效顯著。然而,由于長時間生豬價格偏高,在利益驅使下,部分地區反彈復養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該局將繼續協同有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確保不發生較大規模的回潮現象,同時配合環保、水利等單位,切實做好發現—核實—取締(處罰)等工作。二要鞏固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成果。在環保部門專項監管的前提下,維護全市108家規模豬場和93家規模禽場的種養循環模式穩定運行,發揮農業部門的技術優勢,在養殖方面強化糞污收集、異地消納和沼氣厭氧發酵降解,在種植方面完善沼液輸配管網體系建設,確保種養循環順暢,有效消除養殖污水,為全面治理鄉村污水提供關鍵性的保障。
扎實推進,確保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根據農業部、環保部聯合制定的治理方案,我省將于2020年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的零增長。為此,該局將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和提高藥械質量等工作,確保按時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加大測土配方施肥和深施覆土等技術推廣應用,強化適時適量用肥,確保按時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
源頭治污,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庭院循環治理模式。一是以戶用沼氣池為循環治污紐帶。鄉村污水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一個五口之家,每天要排放污水300多公斤,年排放總量約127噸。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市連續多年開展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工作。據統計,目前全市戶用沼氣池保有量約2萬口,其主要功能是接納生活污水和家庭畜禽養殖糞污,而我市已全面取締了家庭散養畜禽。目前,戶用沼氣池僅接納生活污水,成為了專用的“化糞池”,其化糞效果遠好于其他處理設施。建議著重抓源頭治理,大力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庭院循環治理模式,具體流程是:農家生活污水排入戶用沼氣池,經沼氣發酵后,產生的沼氣用作生活能源,沼液經管網輸送到農村庭院及其周邊的種植地用作肥料,就地消納,實現既消除生活污水污染,又促進庭院農業發展的雙贏目標。
二是以庭院種植面積為污水消納空間。據調查,我市大部分農村庭院擁有相對較大的空間面積,許多農戶除了擁有前庭、后院外,往往還擁有其周邊的空間雜地,種植面積可觀,且多用于瓜、果、菜等作物種植。根據農業部門在城廂區華亭鎮霞皋村等地建立的庭院循環農業示范點經驗,經沼氣發酵后的沼液,通過人工挑取或管道(管網)輸送等方式,將沼液送達庭院及其周邊的種植地用作農肥,從而實現了生活污水的“零排放”。經“生活污水—沼—庭院種植業”循環后,庭院種植基本上可以全部消納家庭生活污水。實踐證明,上述模式形成了就地全封閉或半封閉的生態循環體系,化害為利,一舉多得。
三是以多種方式解決循環治污投入問題。每戶循環治污體系一般包括建造沼氣池和配套的沼液輸送泵及其管網等設施,總投入約需6000元,其中沼氣池造價5000元,沼液輸送泵及其管網造價1000元,若利用原有的舊沼氣池,則僅需約千元的管網投資。上述投資雖然不大,但必須解決其資金來源問題,建議把庭院循環治污模式建設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村建設、鄉村污水整治和沼氣建設等項目,從而確保該循環治污模式建設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支持。
認真貫徹,將會議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一要完善提高循環治污模式技術水平。由該局農能、農技、土肥等農業技術推廣單位,認真總結庭院循環治污模式技術推廣經驗,并在原有技術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提高其設施建設和工藝水平,形成更完整的技術體系。
二要加大規模畜禽場種養循環模式運行指導和監管力度。把規模畜禽場的養殖污染整治列為畜牧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監管對象,協同環保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機制,在近期開展“回頭看”行動,全面貫徹本次會議精神,逐場落實,確保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三要把鄉村污水治理列為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的主要內容。根據我市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方案的具體計劃,將鄉村污水治理列為其主要工作內容之一,著重在畜禽養殖污染、農藥化肥污染防治等方面下功夫,擬以市府辦名義出臺《加大東圳庫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方案》,為加強東圳庫區水資源管理,最大限度防止農業面源污染造成對水體的污染,為全面做好鄉村污水治理作出農業部門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