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濫(亂)穿衣。農歷四月和九月不怕冷的人穿著半袖衫,怕冷的人卻穿著寒衣。稟賦各異,世間因而五顏六色,自由乃天地造化與世界本色。
閏三嚎哦哦,閏四嚎記記。農歷三年一閏,五年兩閏,七年三閏。舊時三、四月稱為“糧尾”,青黃不接,且又陰雨綿綿,糧草都缺,最是難過。如果碰上閏年,且正好遇到閏三月或閏四月,憑空把“糧尾”延長了一個月!看兒郎啼哭,父母只能傷心流淚空安慰,空叫奈何。
四月廿六四向風。傳說這一天之內如果刮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風,早稻就會大豐收。我也經歷過這樣的四向風,農家心里總是閃爍著希望的光。
芒種不出稻,夏至稻出齊。芒種到時水稻不會抽穗,但是到夏至就抽穗齊了。一到“糧尾”時,農家便巴望著早稻成熟,一天挨著一天巴望著。
蟬叫二十天可割稻。原來蟬在提醒農家振作!
十日齊,十日垂(hié),十日落灶前。十天之內抽穗齊,過十天,稻穗灌漿下垂,再十天,這時大約是小暑過后五天,早熟的稻子可勉強收割了。歲月催人老,可是這時卻巴望日子快一點。
小暑希懷。農家在早稻成熟之前為了濟急提前開鐮,割一點稻子充饑,莆田話音叫“希懷”,“希懷”往往是在小暑那一天。
六月初三雨,晝夜秋分天。很靈驗的農諺。六月初三下雨,這個夏天就會多雨涼快,但未必都是好事。經常下雨,空氣濕度大,人比較容易生病。稻草、谷子也不容易曬干,剛曬出來,看看又要下雨了,又得收起來,如此多次反復,令人疲憊不堪,乃知禍福相依之理。
六月北風告當當。莆田南北洋平原夏天一般刮東南風,下半夜常刮西風。一旦刮北風或東北風,則是臺風要來了。南洋平原話音“告當當”原來指的是稀飯稀到都是湯,幾乎看不到米粒的樣子。說天氣“告當當”,意思是“到處都是水”。過去木蘭溪流域河道彎曲,年年臺風暴雨鬧水災,田野上都可以撐船。我老家人們在聽到微小的北風或東北風吹動窗戶的異樣聲音時,就警覺到臺風要來了,比氣象臺的臺風預報會早三、四天。這個時候天空出現的云不相連,而是一朵跟著一朵,如母豬列隊前行,老家人們稱這種云叫“豬母云”?!柏i母云”會從熱帶風暴剛形成持續到臺風結束。臺風刮的是東北風,登陸后轉為東南風,往往伴有大雨或暴雨,莆田話稱為“車東南馬”。“東南馬”之后的第二天早晨若有西風,天就放晴了。這叫做臺風之后“出西風”。如果沒有出西風,則預示雨還要再下。有的臺風整個過程都沒有下雨,叫“干多炒”,會把你熱死。
北動南風岸(ǎn)。岸是偉岸高大。在南洋平原上看,北面有閃電,一般不會下雨,但是第二天會有大南風。
西舐沒靈味。如果西面有閃電,不必去理睬,一般不會有雷陣雨。
赤營舐,抱仔走(zǎo)門里。這個諺語靈驗,我懷疑“赤營”應該是東嶠鎮的“赤歧”之誤。赤歧在南洋平原的東南方向。如果閃電在東南方向,雷陣雨說到就到,抱孩子跑進門內都來不及。
雷拍晝,雨現到。雷陣雨,莆田人叫“西北雨”,通常是在午后,雷越早越可怕,雨也越大。如果中午打雷,雨馬上就到。如果傍晚或夜里才打雷,那就叫“西北尾”,即使下雨也是小雨。莆田有“西北雨”時,常常是連續幾天。但是第一個雷陣雨往往是小范圍小中雨,一般是第二天雷陣雨才會下到南洋平原上,所以老家有“第二個西北(雨)”的說法。第三、四天下“西北雨”可能性也比較小。
西北雨不過闊口橋(也稱“西北雨,不過路”)?!拔鞅庇辍眮砣ネ蝗唬3J菢蚧蚵返倪@邊有,那邊就沒有。
烏云入河街,西北十八個。晚上看到一塊烏云孤零零地飄過天河(銀河),這是很奇異的天氣現象,常常會連續下十幾天的雷陣雨。
早田(早季)南洋割到北洋,下季北洋割到南洋。舊時有田地又沒有足夠勞動力的人家通常要雇傭短工割稻子。短工來自“界外”,他們的農作物主要是地瓜,所以早稻成熟時他們家里沒有農活,就出來受雇賺錢。南洋平原上稻子割完了,北洋平原上水稻也成熟了,他們從南洋平原一直割到北洋平原。晚季水稻卻是北洋平原上先成熟,所以他們就從北洋平原一直割到南洋平原。農家順應天時,方有歲月悠長。記得我三、四歲時,還沒有農業集體化。當時,家里有六畝地,父母每天收割早稻早出晚歸,也雇傭幾位短工,莆田話稱為“叫工”。天氣很熱,割收、打稻子是艱苦的農活,短工們都很認真勤快,對我們小孩也很親切。那段時間里,我開始知道了午休叫“歇晝”,父母讓短工們盡量“歇晝”時間長一些,彼此都想要明年能夠繼續雇傭。有一回,一位短工中暑,中午突然肚子痛得厲害,我父親拿一種叫“普濟水”的藥給短工服用。不一會兒他就感覺好多了,還堅持下午去勞作。我雖然很小,但就已感受到世間的美好,知道人間自有真情在。(朱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