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厚
我一生很感遺憾的一件事是年輕時沒有好好學習毛筆字。
小學四年級時,語文老師布置我們寫毛筆字。那時用的是“粉牌”,就是一塊大約18×26公分的木板,雙面涂上了白色油漆,各打上大楷和中楷米字格。在粉牌上練習寫字后,用水擦洗干凈,就可以再寫。上交給老師批改的是米字格寫字本。當時老師也沒有指導應該怎么寫,我自己也不知道去模仿書里的筆畫。結果寫字本分回來,發現老師給了68分,也沒有點評。于是,我就嘗試著寫得筆畫粗一些或細一些,可總還是60多分。不久后,老師便沒再布置寫毛筆字了。
初二時又有一次寫毛筆字的機會。語文老師布置自學寫毛筆字,而且讓我們去買字帖,模仿字帖寫。一本九成宮或多寶塔字帖三、四毛錢都買不起,老師沒有收寫字作業批改,我自己也不重視,于是寫毛筆字的事不了了之。沒有架上“牛擔”,沒有鞭策,牛不會主動去犁地。小孩子不懂事,生活常常就像牛一樣,處在蠻荒狀態。我在莆田八中讀初中期間拿到了十多張獎狀,里面都是李景淵老先生的毛筆字,那簡直是微軟WORD軟件上的楷書體,而且更有人情味。這算是我的毛筆字啟蒙,可是啟后仍然是蒙。
初二時,教政治的林文祥老師粉筆字寫得非常漂亮,字的結構又非常好。我的鋼筆字很受他的影響,到初二下學期時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鋼筆字寫得還不賴,甚至有點得意。那時,莆田八中都是高中學生負責出校內黑板報。黑板報從寫字到插圖到排版,做得非常精美。我驚奇于這些學生怎么能夠把字寫得那么出神入化。到初三時,學生會讓初三年段也參加寫黑板報,于是我被抽調去了。這是個不錯的鍛煉機會,但是和那些高中生的字比,我自慚形穢。
我在鄉下當農民那十年時間里,只有年底寫春聯時有機會拿起毛筆。生產隊里絕大部分人家的春聯我都包寫了,但是我寫春聯的毛筆字是照著鋼筆的筆意寫的,用莆田話說,寫得“沒譜”,畢竟沒有經過嚴格的筆畫訓練。
后來教英語,與寫毛筆字不搭邊。再后來,在電腦上打字,連鋼筆字都荒廢了。最近用圓珠筆寫字,我總覺得有些字寫來寫去寫不好,又勾起了曾經的遺憾。這幾天在仿宣水寫紙上練習毛筆字,對照微軟WORD軟件里的楷書字體,我非常驚訝地發現自己過去連“東西南北”這四個字都寫不好,難怪是個路癡,老迷路!原來我們閱讀的書籍也好,報紙也好,都是宋體字。宋體是宋朝時為了適應活字印刷刻字而發明的字體,用鋼筆、毛筆書寫宋體字,有些字怎么寫都好看不起來。
母親是世間最美的人,有著甜甜的微笑和優美的身體曲線,可是如果你照宋體來書寫“母”字,“母親”就會變成一塊四方的石頭,怎么看怎么別扭!突然想查看一些著名書法家的字帖,可是哪里去找“母”字?還是上網查找方便!百度“母字楷書”,馬上就找到了!原來楷體“母”字的第一筆里,豎是斜的,折過來不是直著向右橫,而是弓起著向右下彎的……知道了“母”字怎么寫,每、悔、梅、海、侮、莓、霉的書寫就不在話下了。
逍遙進退談何易,攜弟姑媽天外飛。風載旅愁仍笑傲,爽睡暢然不該悲!我最近常練習寫這些字,其實,幾乎所有的字,仿照楷書體寫出來都比我原來寫的要漂亮得多!我既震驚又高興,感到自己的毛筆字突然間上了一個檔次。于是一個字會一口氣寫幾十遍上百遍,取消午休,一天可以寫八個小時、十個小時,唯覺萬里晴空纖塵不染,全然不知今夕是何年。莆田人說“三十歲讀開宗”,意思是起步太遲了。我現在是古稀漸近讀開宗,雖然不會有什么出息,但是想象著能夠把過去沒有寫好的字都糾正了,集中在一起,那真是六千漢字六千福,一路陽光一路歌!
除了必須努力提高點、橫、撇、捺、豎、彎等筆畫的基本功外,我在練字時常對比網站上的楷書動畫字,發現一個字內的筆畫,彼此之間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倚靠。每個筆畫的大小長短高低、傾斜度、折筆開合的角度、撇捺的彎度、筆畫之間的距離疏密、偏旁部首的大小、偏旁部首之間的距離、偏旁部首之間的位置高低,無不影響字內部的和諧、字的美觀與否。這正如一個家庭,每個家人既要保持自身外表的整潔美觀、精神的飽滿,還要長幼有序、互相照應、互相忍讓,家人之間又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自己舒心活著,也讓別人舒心活著。這樣整個家庭就和諧幸福。
要把毛筆字寫好不容易,把人做好就更不容易了。我總是無法寫好“人”字和“中”字。“人”字,一撇一捺,一舉手一投足,都必須堂堂正正像個人。“中”字一豎,必須正直、正派、公正,真的很難。但是我愿意努力認真寫好每一字,寫好人生每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