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以“媽祖架金橋 海峽譜新篇”為主題的“2017湄洲媽祖巡游臺灣”起駕儀式在湄洲島媽祖祖廟舉行。
萬人夾道送媽祖,福佑兩岸促和諧。當天上午6時50分,湄洲媽祖圣駕在臺灣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新北市板橋慈惠主委江清秀等人的護駕下,湄洲媽祖緩緩起駕,開啟前往臺灣巡游之旅,起駕儀式現場,當地群眾、宮廟代表、游客夾道歡送,護駕團巡游臺灣乘坐“海峽號”客滾船從平潭直航臺灣臺北港。本次湄洲媽祖巡安臺灣為期17天(9月23日-10月9日),17天內繞境巡安臺灣10個縣市89個媽祖宮廟,并在新北和臺中分別舉行大型祈福典禮。
9月23日下午湄洲媽祖抵達臺北港,新北板橋慈惠宮組織北臺灣百家宮廟的信眾代表在臺北港碼頭迎接湄洲媽祖圣駕。接駕大典后,湄洲媽祖在板橋慈惠宮駐蹕。
湄洲媽祖繞境巡游,是媽祖信俗的重要一部分,祈求媽祖保佑合境平安、吉祥安康,傳承至今已逾千年。被美國記者評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的大甲媽祖繞境活動,其雛形源自湄洲媽祖巡游繞境。為期17天的繞境巡游中,共經過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嘉義市、云林縣、彰化縣、臺中市等10個縣市89個媽祖宮廟(其中北臺灣42個,臺灣中部47個),期間當地媽祖宮廟也將組織彩車巡安賜福、百廟參贊神尊攢轎腳特別祈福等活動。9月25日下午,郭臺銘在臺灣鴻海科技集團總部迎接媽祖圣駕,并舉行湄洲媽祖接香大典。9月29日上午,湄洲媽祖受邀將參加“北臺灣”媽祖文化旅游節中最重大的盛事——北臺媽祖士林大會香。10月6日,湄洲媽祖將駐蹕大甲鎮瀾宮,并徒步巡游,兩岸信眾共同跟隨媽祖,再掀“瘋媽祖”熱潮。
據了解,自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開始由朝廷祭祀媽祖后,歷經元、明、清各朝代,形成了按年春秋二祭的定例。清雍正帝(1733)又詔普天下行三跪九叩首禮。乾隆五十三年(1788)頒布圣旨,欽定“天后原籍湄洲”每年舉行春秋兩祭,與祭黃、祭孔并列成為“中華三大祭典”。媽祖祭典于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月24日、10月8日,新北市板橋第二運動場、臺中市大甲體育場將分別舉行兩場“祖臨新北”、“祖臨臺中”湄洲媽祖祈福大典(145人中型祭典),展示世界“非遺”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促進臺灣媽祖宮廟在媽祖祭典上規范化、儀式化、藝術化。此外,臺中活動現場組織3000多座宮廟上萬尊媽祖神像簇擁湄洲媽祖,舉辦萬把銀鎖“掛脰”儀式、萬人誦經、特色藝文、藝陣匯演、民俗展示等系列活動,盛況空前。
本次湄洲媽祖圣駕巡游臺灣,在新北、臺中兩市,兩岸媽祖宮廟將合作民俗表演,充分展示彼此的風土人情,促進民間文藝的交流。其中湄洲媽祖祖廟演出以民俗歌舞《祥瑞湄洲》表演節目為基礎,包括歌舞《千秋媽祖》、《祭典樂舞》、俚歌《最美是湄洲》、表演唱《趕廟會》等4個節目,既展現了媽祖發飾、媽祖服飾等地域風情,也呈現了逛廟會等民俗活動。演員們用媽祖家鄉語言,演繹媽祖家鄉文藝,綻放著湄洲特色民俗風采。
據悉,今年3月至4月,臺灣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新北慈惠宮江清秀、大甲鎮瀾宮顏清標、臺灣媽祖聯誼會鄭銘坤等幾十家臺灣媽祖宮廟負責人陸續來到湄洲媽祖祖廟,就邀請并組織湄洲媽祖直航巡游臺灣一事進行商洽。7月至9月間臺方又組織3個批次的踩線團隊前往湄洲島對接并確認方案。通過前期臺灣各大知名媒體不斷宣傳湄洲媽祖巡游臺灣新聞資訊,全面開展前期預熱,引起臺灣民眾的高度關注。此外,在今年8月9日至10月10日期間,臺灣中華文化總會舉行“Hello,Miss Lin跨界女神數位繞境”展覽,通過媽祖信仰文化、繞境進香習俗、媽祖文化國際性等展示,讓更多全球華人領略媽祖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內涵精髓,進一步加強全球華人的文化凝聚力,促進人文交流與民心融合。
媽祖信仰在臺灣傳播,最早因為唐山過臺灣,乘船過“黑水溝”,海上兇險、風云莫測,往往攜帶媽祖神像祈求平安,上岸后家祀或立廟奉祀。早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間,大陸移臺民眾就把媽祖作為保護神帶到臺灣;明清以來,閩粵人民紛紛渡海入臺,媽祖信仰也隨之在島內各地落地傳揚。目前,臺灣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媽祖宮廟,媽祖信眾約1600多萬,占臺灣地區人口總數的2/3。目前每年前來湄洲祖廟謁祖進香的臺胞已超過30萬人次,湄洲島成為臺胞赴大陸最多最密集的地區之一,2011年被國務院臺辦批準為首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媽祖文化在對臺交流合作和發展兩岸關系方面發揮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已經成為聯結兩岸同胞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精神紐帶。1987年,湄洲媽祖祖廟舉辦“媽祖千年祭”活動,前后共吸引近十萬名臺胞取道日本、香港等地輾轉前來參加。1989年,宜蘭縣南天宮組織20條漁船直航湄洲島進香,成為兩岸隔絕40年后第一個有組織、大規模的民間直航。2004年,首個以兩岸民間文化機構為會員的全國性社團——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獲準成立,協會由文化部主管,入會臺灣媽祖廟達58個。2009年,湄洲島先后與臺灣嘉義市布袋港、臺中市臺中港實現客運直航,開啟了兩岸全面“三通”后海上客運直航首航。2014年6月,臺灣400個媽祖宮廟組織的萬人進香團參加第六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進一步刷新了臺胞赴大陸交流團隊規模的紀錄。
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巡游臺灣102天,行程一萬余里,經過19個市縣,駐蹕35個媽祖廟,接受信眾朝拜1000多萬人次,臺灣同胞稱之為“千年走一回”的世紀之行,臺灣媒體以“萬人空巷”、“十里長街迎媽祖,火樹銀花不夜天”等來描繪盛大的場面,創下了兩岸恢復交流以后,入島交流時間最長、覆蓋區域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記錄,成為兩岸交流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延伸閱讀:
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誕生于莆田市湄洲島,自幼聰慧好學,識氣象、通醫理、善舟楫,生前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受當地民眾贊譽,后為救助海難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獻出年僅28歲的生命。當地漁民感念其恩德,以樸素的感情和傳統的方式在湄洲島上立廟奉祀,希冀媽祖繼續保佑百姓航海平安,她的事跡代代傳頌,她的精神弘揚光大。2009年,由湄洲島申報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世界共同精神財富。2016年,湄洲媽祖祖廟入選“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首批文物點,“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2016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海洋局、國家旅游局、國家文物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湄洲島共同舉辦首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2017年7月,“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暨中馬、中新媽祖文化活動周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馬六甲、新加坡等海絲沿線重要節點城市成功舉行,這是被譽為“千年走一回”的跨越國界、跨越族群、跨越層級、跨越時空的中外民間文化交流活動。目前,全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出去的媽祖廟(天后宮),有約3億人信仰媽祖,每年都有500多萬信眾不遠萬里前來朝拜媽祖。 (時報記者 翁志鵬 通訊員 林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