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劇照
撫州是著名的戲曲之鄉,是一個有夢有戲的地方。明清以來,這個地方各種聲腔盛演成風,臨川曾經是海鹽腔、宜黃腔、弋陽腔、昆山腔等明清聲腔流經之地,至今在廣昌甘竹還流傳著保存了500年古老孟戲遺韻。
400多年前,臨川人湯顯祖以他浪漫的生花妙筆和杰出的曠世才情,創造了“銷魂奪魄”的臨川四夢,為世界戲劇史留下了絕妙的夢幻畫廊。2016年,恰逢湯顯祖、莎士比亞、塞萬提斯三位大師逝世400周年,江西與英國、西班牙等地聯合舉辦系列慶祝活動,成就三位文化巨匠跨越400年的“握手”,唱響了湯顯祖這出大戲。
2017年9月24日晚,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在撫州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將持續一個月,眾多精彩的大戲將紛紛上演,有國際戲劇交流演出活動、第二屆文化傳承和創新國際論壇、2017“三翁”戲劇文化研討會等16項主題活動,展現湯顯祖這位文壇巨匠的戲劇藝術成就,進一步宣傳、交流、展示傳統戲劇藝術。
●巡游表演震撼驚艷
9月24日晚8時30分許,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開幕式結束后,巡游表演在撫州市區鐘嶺大道、贛東大道、臨川大都、玉茗大道驚艷亮相,黃梅戲、評劇、川劇聯唱,踢踏舞、非洲鼓舞、美國夏威夷草裙舞、滑稽戲小丑巡游、巴西桑巴舞表演輪番上演。
中國戲曲聯唱《戲劇精粹在撫州》方隊、莎士比亞方隊《哈姆雷特》選段方隊、踢踏舞《大河之舞》選段方隊、臨川四夢《牡丹亭》選段方隊、草裙舞方隊、撫州戲曲《采茶戲》選段方隊、弗拉門戈方隊、經典音樂劇方隊、滑稽戲小丑方隊、非洲鼓舞方隊、歌劇茶花女《飲酒歌》方隊、巴西桑巴舞方隊等12支巡游方隊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片激情、歡騰的浪潮,吸引了十萬海內外嘉賓、市民現場駐足觀看。
這些方隊由來自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多個國家的演員和市區高校3000多名演員組成,一個個獨具特色,以不同的藝術形式精彩演繹了撫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充滿異域風情別具特色的文化展示,他們用最燦爛的笑容、最熱情的舞蹈、最有特色的演出、最具亮點的表演競相亮相,其中也不乏一些互動環節,引來簇擁在沿線道路兩側的市民駐足拍照。
●品湯顯祖戲夢人生
聽盱河高腔《牡丹亭》,品湯顯祖戲夢人生。9月25日晚,鄉音版《牡丹亭》在湯顯祖大劇院精彩上演,贏得陣陣掌聲。
劇情講述了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與侍婢春香春日游園,觸景生情,在夢中與嶺南秀才柳夢梅幽會。夢醒后,仍癡心掛念,終至傷感身亡。地府判官感其情真,允麗娘魂游四方,尋覓夢中情人。適柳夢梅上京赴試途中,因病滯留南安杜府梅花觀中。一日偶游花園,拾得麗娘自畫像,憶及夢中情景,反復呼喚。麗娘聞聲而至,結為人鬼夫妻。后柳夢梅在石道姑幫助下,掘墳開棺,使麗娘死而復生,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據史籍記載,湯顯祖當年寫作《牡丹亭》并在臨川搬演時運用的是明年代四大聲腔之一海鹽體系的宜黃腔。該劇最大程度恢復《牡丹亭》首演時原貌,音樂唱腔采用了保存有海鹽腔遺韻的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盱河高腔。在表演上將撫州南豐儺舞等地方藝術元素融入劇目中,讓觀眾更多些感受湯翁家鄉的藝術魅力。該劇嚴格忠實原著,只縮編不改編,原曲牌體唱只刪不改。該劇的舞臺呈現樣式既保持優雅的古典風格又展現現代時尚氣息,整體風格雅俗共賞、中外同樂。
這出鄉音版《牡丹亭》大戲由上海越劇院著名導演童薇薇執導,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路生編劇。該劇還將于10月份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英國等地演出。
<<<鏈接
臨川四夢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思想家,文學家,江西臨川人。他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在國際舞臺享有崇高榮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百位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湯顯祖著有《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詩文《玉茗堂四夢》、《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牘》、《紅泉逸草》、《問棘郵草》,小說《續虞初新志》等。因《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這四部戲都與“夢”有關,被合稱“臨川四夢”,都以“愛情”為主題,被譽為中國文學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其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
2016年,由童薇薇執導、曹路生編劇創排了鄉音版“盱河高腔”《臨川四夢》,分別到南昌、東莞、廣州、惠州、吉安、萍鄉等地進行巡演,每到一地都刮起一股“撫州文化風”、“湯顯祖戲曲風”。今年11月份起,還將陸續啟動《臨川四夢》進杭、進滬、進閩及新西蘭奧克蘭演出。(時報記者 鄭育俊)
臨川四夢《牡丹亭》選段方隊
《牡丹亭》主題公園《夢園》
湯顯祖紀念館
中國戲曲聯唱《戲劇精粹在撫州》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