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林勝奕
賢良港海祭媽祖 緬懷媽祖美德
10月28日,丁酉年九月初九,媽祖羽化升天1030周年祭祀日。當天,來自海內外上萬名媽祖信眾,齊聚賢良港“三炷香”海濱,參加海祭媽祖大典,緬懷媽祖美德,弘揚媽祖精神。
上午吉時九點,海祭儀式正式開始。鼓樂齊鳴,擂鼓三通,禮炮九響,海螺長鳴,鳴鑼十三響,奏《迎神曲》;主祭人、陪祭、與祭人按照祭祀行三叩九跪大禮等。主祭宣讀祝文,奉三獻禮,隨后,童男、童女三人一組,向大海敬灑鮮花、美酒,祭奠媽祖,緬懷媽祖。
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長林自弟告訴記者,媽祖信俗代代相傳,心心相印,是聯系各地媽祖宮廟、廣大信眾之間的紐帶和橋梁,賢良港海祭媽祖信俗恢復以來,每年祭拜活動都吸引了海內外上百家媽祖宮廟、上萬媽祖信眾參加,共同祈求平安,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
〈〈〈 鏈接
賢良港海祭媽祖信俗
海祭媽祖信俗是賢良港民眾用來緬懷、追思、歌頌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信俗活動,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上,每年農歷九月初九,賢良港“三炷香”礁石海邊就會用漁船搭起祭臺,海面上還有20多艘掛彩旗裝飾的小舟環繞祭臺。上千平方米的祭臺上供奉媽祖及圣父母神像,大銅爐和陳列各種祭品,舉行盛大的海祭媽祖儀式,祭奠祖姑,緬懷媽祖。
賢良港“海祭媽祖”信俗有其特色元素,那就是緬懷和追思。公元987年九月,林默在湄洲灣海域拯救海難不幸遇難后,賢良港九牧林后裔每年九月初九(重陽日)都會在賢良港海邊緬懷和追思,遙祭這位行善濟世、靖海護航的祖姑。這一信俗,在清康熙五十九年地方官奉旨春秋諭祭后,風氣更盛。
賢良港在宋代已是一個貿易繁華的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古碼頭之一。媽祖作為“海神”,在古代海上貿易中,成為了航海者的精神力量,庇護著往來貿易順暢進行。賢良港海祭媽祖信俗活動的重要歷史意義和傳承,有了新的發現和拓展,從2015年開始,活動中增加了媽祖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庇護神的內容。2017年2月,“海祭媽祖”信俗活動被福建省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峰宮秋祭媽祖 祈求國泰民安
10月28日,莆田文峰天后宮舉行媽祖秋祭大典,廣大媽祖信眾齊聚文峰宮新殿祭拜媽祖,共同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當天,文峰宮廣大媽姐信眾舉行媽祖信俗繞境踩街,隨后舉行媽祖三獻禮儀式。
據介紹,文峰宮已在此前先行舉辦媽祖飛升醮壇道場活動。
文峰宮是古興化府縣官員朔望行香、春秋二祭媽祖宮廟,影響廣泛。元至正十四年,自白湖順濟廟遷建迄今,已有六百六十余年的歷史。元、明、清以來,官府祭祀媽祖多在文峰宮。由于歷史原因,近現代文峰宮媽祖春秋祭典一度停辦。2003年文峰宮恢復媽祖春祭大典,2014年恢復媽祖秋祭大典。祭典遵從例制,承繼傳統,立足民間,展示禮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