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限制”貿易出口,歐洲議會已于6月13日投票通過了歐盟對發展中國家的普惠制改革方案,這一方案最晚將于2014年施行。
據了解,歐盟于1971年建立普惠制,每10年調整一次。目前,歐盟普惠制的受益國和地區多達176個,近年來享受普惠制進口的商品每年超過500億歐元,約占歐盟進口總額的40%。我國于1980年開始享受普惠制待遇,在30多年過程中,普惠制對我國提高產品出口競爭力、擴大出口、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和提高我國產品國產化程度等方面取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近年來,在債務危機影響下,歐盟國家財政吃緊,因此收緊了對他國的優惠政策,減少支出和貿易福利等貿易保護不斷出現。歐盟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其緊縮的貿易保護政策無疑對我國企業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據莆田檢驗檢疫局統計,我市每年輸往歐盟的產品多達4.8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涉及輪胎、鞋類、玩具、竹木草工藝品等。為適應歐盟貿易保護政策新的調整,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企業要適時、有計劃安排好出口,充分享受關稅優惠,同時要推行多元化、品牌戰略,有條件的企業甚至可以考慮到仍然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國家投資辦廠。 (林錦堂 肖美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