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區政協堅持以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為著力點,積極主動作為,努力為委員履行職能、展現風采提供舞臺,讓委員在政協工作中唱“主角”,有效提升了政協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拓展協商民主平臺,增強履職針對性。年初,區政協廣泛征求黨政部門、政協各參加單位、委員和各界別群眾意見,報區委同意,制定了《2017年民主協商計劃》,全年共舉行3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3次專題協商。目前,協商活動已形成專報件6期、協商建議60條。
健全服務保障平臺,把握履職主動性。為每一位新任委員上好“入門課”,除了介紹必要的政協理論,也邀請履職經驗豐富的老委員現身說法,讓新任委員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政協做什么、委員要怎么干,激起委員對政協工作的熱愛和參與政協工作的熱情。為履行好職責,區政協還實施了一系列服務委員知情明政常態化的舉措。完善區情通報機制,每年兩會前和召開常委會議時邀請黨政領導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利用各種會議、文件及報紙、微信等媒體,通報全年協商工作重點,宣傳政協工作及履職經驗;完善委員聯系制度,開展走訪委員、委員接待日等活動,聽取委員對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
完善界別活動平臺,注重履職實效性。為增強政協委員的責任意識,突出和發揮其所屬界別的作用,按照“界別相近、便于活動”的原則,劃分了8個界別活動小組,政協常委和政協領導,分別安排到有關界別委員小組,加強同界別的聯系,指導界別工作。按照有能力、有熱情、有條件“三有原則”,選齊配強界別活動小組組長、副組長。
依托專委會履職平臺,調動委員積極性。進一步修訂完善了《關于加強專委會與委員聯系的意見》,每個專委會每季度組織委員開展一次學習、調研、視察活動,每年開展一次對口協商。堅持主席會議定期聽取專委會工作匯報,研究部署專委會工作。 (吳珊珊 毓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