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南戲活化石莆仙戲
參觀涵江華僑紀念館
在莆田學院聽取莆田特色文化講座
拓展運動
參觀福建華僑華人與抗日戰爭圖片展
參觀林則徐紀念館
參觀福州馬尾中國船政博物館
參觀廈門胡里山炮臺
“一踏進綬溪公園,映入眼簾的便是滿目青翠,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微風伴著大自然獨特的清香,拂過面頰。沿著一條小路往前走,沿途的美景令人陶醉hellip;hellip;”新加坡女生李婧莆田文化尋根之旅的隨行日記中,寫下她的所見所聞。
7月27日至8月2日,來自印尼、新加坡、意大利、加拿大、蘇里南、多米尼加、澳大利亞、臺灣、香港、澳門10個國家和地區的32名海外及港澳臺青少年、歸僑僑眷子女,齊聚莆田,參加由莆田市僑聯舉辦的“莆田市僑聯2015年僑界青少年文化尋根夏令營”活動。
市僑聯主席陳錦堂介紹說,為期七天的夏令營,僑界青少年的尋根足跡遍及莆田、福州、龍巖、廈門、泉州。營員們參觀了學校、紀念館、博物館、民俗文化村等,接受愛國主義、莆田市情教育。此外,還學習表演莆仙戲,野外拓展訓練等體驗項目。大家在快樂中學習中華文化,在互相交流中增進友誼。
感受莆田的美,在于風光秀麗,在于文化底蘊
莆田的美,不僅在于風光秀麗,而且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開營儀式結束后,營員們在領隊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莆田學院,市僑聯邀請莆田學院原統戰部部長、研究員陳天宇老師上一節《關于莆田特色地域文化泛淡》講座,讓營員們收獲良多。
“這次莆田之旅,我第一次知道了小小的莆田竟然是道德名邦,文獻名邦,商賈名邦!我們莆田的女神有媽祖、陳靖姑、吳圣天妃、錢四娘hellip;hellip;”一位營員在日記中寫下他的收獲。
莆田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莆仙戲就是一個杰出的代表。在夏令營活動正式開始的第二天,營員們去莆仙大劇院觀看了四部經典的莆仙戲劇。《迎春牽狗》無物勝有物,《春草闖堂-抬轎子》生動有趣,《狀元與乞丐》妙趣橫生,《種瓜得瓜》則情趣盎然。營員們深深愛上了這古老的莆仙戲,一些營員還上臺跟著演員們學習表演,表情生動活潑,動作惟妙惟肖。
那些營員們可能不知道的歷史
“鴉片戰爭”、“甲午海戰”、“洋務運動”、“放眼看世界”、“師夷制夷” hellip;hellip;這些熟悉卻陌生的字眼,營員們大多數都只是在歷史課本中看到,或者從老師的口中得知,而參加這次夏令營卻能夠去中國船政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廈門胡里山炮臺等地實地了解中國的近代史。一個營員在日記中寫道:“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作為華僑的后代,我們有必要去認識這段歷史。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模型令人印象深刻,通過參觀學習,我更加明白這段歷史意義?!?br />
營員們還了解先輩們的愛國愛鄉以及閩臺交流史,參觀了莆田學院及校史館,參觀了涵江華僑紀念館、福建省華僑文化展示中心赤子情懷—福建華僑華人與抗日戰爭圖片展、陳嘉庚故居及陵園、紀念館,還參觀了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當這些歷史生動地呈現在營員們的眼前時,大家又被深深地震撼,都為福建華人華僑抗戰衛國的貢獻以及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的支持等行為感到驕傲和傾慕。
紅色之旅激發愛國情懷
在夏令營過去一半后,營員們來到了龍巖,他們參觀了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組成部分——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村。來自香港的陳永煌在隨行日記中寫下:“經常在媒體上了解土樓如何有特色,今天終于有機會親眼看到,果然,古人的智慧非同凡響,土樓規模宏偉,每部分也有其功用,能防震、防水,確實厲害,當中振成樓內部空間設計精致,變化眾多,富麗堂皇?!?br />
在龍巖的第二天,營員們前往古田參觀瞻仰古田會議會址、紀念館?!皡⒂^完古田會議、紀念館,有兩句話銘記我心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田會議永放光芒。通過參觀古田會議,接受了愛國教育,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加強了我們的愛國精神。”營員王馳慜在日記中真切地寫道。
我們的團隊叫中國隊
32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少年因緣相聚。緣為血緣,緣為地緣。短短的七天里,營員們同吃同住同行,一起活動,一起參觀,一起訓練,從陌生到熟悉,結下深厚的友誼。
夏令營期間,天天高溫,營員們戰勝酷暑,有的營員克服了身體不適和心理的障礙,堅持完成行程;有的營員是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堅持天天自己洗衣服。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 7月27日后黃村野外拓展訓練。
“對即將開始的拓展訓練,我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烈日熏烤,磨練著我們的意志,不少營員身體不適,退了下來,我還是克服了恐懼的心理,勇敢地留下來,我在心里為自己鼓掌。接著,大家隨機抽號,分成三個組,每個組得想出一個隊名,團隊標志和隊歌。大家只有通過交流,討論,才可以選出自己的隊長,確定自己隊的名字、標志和隊歌,我們給自己隊起了名字叫中國隊。多響亮的名字。接著是做游戲,就是大家一起用一個手指托著一根桿,慢慢地往下移,在下移的過程中,需要整個隊步調一致,才能順利完成任務。這個任務看似簡單,其實不容易,誰要是快了,或是慢了都不行,這個游戲,讓我明白團體合作的重要性。通過一個下午的訓練,我們和組員互相間更加熟悉,更加了解,也明白了團隊作用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币粋€營員記下了訓練活動的點點滴滴。
“倒數第二天了,心里有些不舍。雖然夏令營很短,但我認識了不少的朋友,了解了一定的文化知識,還是很不錯滴!”營員李燕在日記中寫道??v使有千般不舍,但離別的一刻終究是要來臨。8月2日11點,市僑聯組織舉行了閉營儀式,32位海外及港澳臺青少年、歸僑僑眷子女的夏令營活動正式結束。(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鄭荔川 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