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街道召開“家園清潔專項行動”活動推進會
鎮海街道荔枝林景觀
鎮海街道進行河道整治
鎮海街道重新規劃建設垃圾收集池
近年來,鎮海街道通過以經濟保障環保,環保促進經濟的發展思路,傾力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開展專項整治,改善人居環境,使其轄區內環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改善。街道生態建設成績斐然,下屬的步云、古山村等獲得了市級生態村稱號,鎮海街道獲得了省級生態鎮的榮譽稱號。目前,鎮海街道正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街道,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堅持環保優先、節約優先的方針,以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生態鎮海為主題,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努力把鎮海街道建成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良好,社會文明進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國家級生態街道。
近兩年,鎮海街道以創建國家級生態街道為契機,多次召開環境保護和生態創建工作會議,對生態創建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明確責任領導、職能部門和工作期限,分解創建目標任務,制定詳細工作計劃,與各村居、各相關部門簽訂了創建目標責任狀,將創建任務層層落實。有關建設生態鎮海的橫幅、標語、宣傳資料、專題演出、主題活動等,層出不窮,這提高了廣大干部群眾對生態創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凝聚了民心,推進了生態鎮海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無死角的衛生督查
鎮海街道為了清除環衛盲區,建立了“三位一體”環境衛生聯合督查機制。街道成立“家園清潔專項行動”督查團,定期對各村(社區)進行衛生檢查,及時發現衛生盲區,并以督查通報的形式公布發現的問題。街道包村領導不定期下村,對村(社區)環境整治成效鞏固、環衛基礎設施、組織制度與隊伍管理等情況開展督查。二是每月都有集中整治,不留衛生死角。在加強日常保潔和環境衛生管理的基礎上,每月底開展一天“街道環境集中整治日”活動,各聯系部門人員與分管領導到聯系村(社區)參與清掃活動,城管辦組織力量重點對亂堆亂倒、侵街占道進行整治,對主干道和各村(社區)主要道路兩側積存的垃圾和長期侵占街道堆放的物品進行強制清理。三是每月有考核評分,促成良性競爭。每月對所有村(社區)進行一次考評,授予前三名“環境衛生整治先進循環紅旗”,并分別獎勵5千元、3千元、1千元。排名末位的,村(居)主干要在街道兩委會上做檢查。同時設立“移位進步獎”和“鞏固獎”,引導各村(社區)建立穩定長效的衛生保潔機制,營造良好氛圍。
●高覆蓋的城市綠地
雖然城市用地緊張,為給廣大市民營造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鎮海街道不僅大面積建設沿街綠化帶、綠地公園,還巧妙通過見縫插針的方式建設“生態建筑”,既發揮建筑原有的功能,又提升了綠化水平。例如,今年夏天,鎮海街道為有效緩解城區停車難、停車不規范現象,擬投入資金在古城路建設一個生態停車場。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輛保有量一直高速增長,給道路交通和包括停車設施在內的各種交通設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每逢節假日和雙休日,出行游玩、購物的人員驟增,部分市民往往將車輛停放在主干道兩側以及慢車道上,造成交通堵塞,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為方便市民出行,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鎮海街道聯合區相關部門,在實地勘察的基礎上研究決定,投入資金在古城路興建一個生態停車場。生態停車場,對即將建設停車場的區域進行綠化,通過栽植高大喬木等將停車場掩映在樹木之中。筆者了解到,該停車場占地面積預計達3800平方米,可停放50輛機動車,40輛摩托車(電動車),整個停車場的興建全部采用優質的建筑材料,在地面鋪設停車場植草磚,使整個停車場綠草如茵,環境優美。
●我市首創自屬保潔公司
在長期的環衛工作中,鎮海街道發現,城市環衛管理存在的不足對保潔工作影響較大,于是從制度上進行整改,成立我市首家自屬保潔公司,改變過去承包公司以盈利性為目的的操作模式。作為老城區的鎮海街道成立了海亮衛生保潔公司,具體負責轄區內124萬平方米的路面衛生保潔和77萬平方米河道衛生保潔工作以及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野廣告、牛皮癬的清理整治。
該公司向社會公開聘用了保潔及管理人員215名,街道城管辦4名干部、6名協管員也入駐,對日常保潔工作進行全面指導和監督。通過制定詳細工作職責、管理職責、財務及后勤管理等規范制度,突出公共服務理念,優化管理、破解難題。在資金的使用方面,將上級的衛生保潔經費全部投入保潔公司、投入路面,街道方面不作截留。
該街道負責人說,過去采取盈利性保潔公司的運作方式,但經過幾年運行,老城區的市民并不滿意。原因是,追求經營利潤最大化,會出現壓縮經費現象,造成保潔人手和設備投入不足等。如今轉變成政府直接為市民提供環衛保潔公共服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些矛盾。但街道成立保潔公司,又不同于多年前的“衛生公家管”的模式。自屬保潔公司同樣引進市場化機制,擁有與盈利性公司同樣靈活的懲罰方法,應急管理及資金投入等更到位。試運行兩個月以來,轄區的環衛保潔工作有效提升。
●“清水行動”的常態化
為鞏固清水行動成效,街道建立河道日常巡查監管機制,落實村居的河道分級管理責任,實行河道動態保潔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本村居河面漂浮物、垃圾進行清理外運,做到日產日清。
在鎮海街道埭里村,保潔人員俞珍煌夫婦每天打掃完村主干道的衛生,就拿起長竿網兜沿河岸打撈起河面上的漂浮物。“過去,路面保潔人員常把垃圾掃了倒進河道,河道清理人員又把打撈起的垃圾丟在路邊,造成惡性循環。”村干部說,對此,鎮海街道按照水岸協同原則,對已打撈完成河道與村路面保潔隊捆綁納入衛生保潔,做到打撈清理一條同步納入保潔一條。
年初以來,鎮海街道積極落實荔城區的“水陸保潔”方案,將整治好的道路、河道同步納入常態化保潔,建立“水陸一體”的綜合保潔機制,要求每個村居做到“五個一”:有一支專職環衛隊伍,有一套環境衛生保潔運行管理制度,有一個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村環境衛生收費公約,有一批封閉式垃圾收集箱,有一個垃圾集中轉運點。經過長期有效的工作,過去聞名遐邇的荔林水鄉風貌得以再現,沿岸群眾的生活也更舒心了。
●穩步推進的殯改工作
傳統的土葬既占地又破壞植被,分散的墓地造成“青山白化”也影響了環境美觀。因此,鎮海街道十分重視殯改工作,把提升火化率作為殯改工作中心任務來抓。
街道通過印制宣傳單、載播宣傳欄、張貼標語等形式大力進行殯改法規、政策再宣傳、再發動。2014年,全辦共印發宣傳單10000多份、懸掛及張貼橫幅標語等200多份,將殯葬改革的目的意義、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宣傳到千家萬戶,使殯改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營造理解、支持殯葬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
街道還建立了殯改信息網絡。在街道、村居兩級落實配備了殯改信息員,建立了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狀況和病危人員檔案,加強對人口病、死、葬等信息收集,做到病危、死亡能及時發現,防止尸體土葬。
為切實抓好殯改工作,加大違規土葬查處力度,提高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街道出臺了獎懲措施,對殯改工作先進和落后的村(居)分別進行獎懲。舉報人舉報一例土葬屬實給予獎勵500元;每月30日前由各村(居)殯改監督員上報死亡人數,漏報不報一例罰村(居)500元,發現土葬或二重葬一例罰村(居)2000元,并在全辦通報批評,村居主任進行檢討,發現二例及以上的視其情況給予組織處理。2013年全街道遺體火化率254具,火化率位列全區鎮街前列。
“美麗鎮海,宜居街道”。鎮海街道負責人表示:創建國家級生態街道是科學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是彰顯街道特色,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