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們的休閑廣場多好啊,既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又可以開展文藝節目排練,以后不愁沒有地方去了!”日前,老年大學舞蹈隊的隊員在正榮時代休閑廣場高興地告訴記者。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結合建設“富裕荔城、和諧荔城、文化荔城、生態荔城、幸福荔城”的要求,鎮海街道將文化建設作為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渠道,以建設文化陣地為基礎,挖掘特色文化為紐帶,營造節慶文化為途徑,融合城市管理為策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建設與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激發鎮海街道文化的活力,讓文化建設惠民利民,從而提升鎮海的軟實力,為推進率先跨越、宜居荔城,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和人文環境譜寫新篇章。
●建設文化陣地是鎮海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為了給群眾活動搭建更為寬廣的文化娛樂平臺,街道加強領導和規劃,不斷加大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先后投資建設社區綜合文化站,設立多功能活動室、多媒體演播室等。各社區綜合文化站里的報刊、圖書、電視、電腦等應有盡有。據了解,為給轄區群眾搭建綜合性文化服務平臺,方便轄區群眾休閑娛樂,街道著力加大了居級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力度,共計在各居設立農家書屋4個,社區閱覽室7個,休閑廣場6個。在街巷路段設計制作各類文化宣傳設施300余米,修建了天九灣、東巖山公園等健身步道,營造出濃厚的社會文化氛圍,全面提升轄區群眾的文化休閑生活質量。
●挖掘特色文化是鎮海文化建設的突出特點。
街道深入研究并充分挖掘黃滔祠和大宗伯第的姓氏文化內涵,著重打造黃氏文化和陳氏文化,推動旅游業發展,擴大招商引資,營造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良好雙贏局面。街道還依托闊口社區特有的人文積淀,注重發揮玉湖祠的強大影響力,力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揮莆田標志性建筑古譙樓和古建之花三清殿的文化優勢,經常舉辦一些書畫展覽;仰仗文峰宮深厚的媽祖文化,接待海內外朝拜者,多次舉辦文化踩街活動,豐富了轄區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街道推崇典型,弘揚先進,大力弘揚全國、省、市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培養身邊典型,如胸中裝著群眾、心里牽掛民生的省道德模范宋珍蘭,自創“四個一”工作法的全國優秀警察卓壯杰和十多年來“義務獻血”的省志愿服務優秀志愿者蔡廣慶等。在這宣傳的過程中,街道恰到好處地普及了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恰如其分地詮釋了真善美,從而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使轄區群眾看到了文明的力量、道德的作用,這給鎮海在新時期文化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營造節慶文化是鎮海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街道以“三節”為重點,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注重把“和諧文化”滲透到節慶文化主題中,努力增強節慶文化對社區群眾的感染力。慶元旦舉辦文藝晚會,迎春節召開茶話會,鬧元宵則支持開展游燈、舞龍、猜燈謎等活動。每逢節假日,鎮海還會推出一些精彩紛呈的“文明小戲”下村居文藝匯演,或組織社區群眾舉辦廣場舞、老年人門球、氣排球比賽、太極拳、健身操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這不僅濃厚了節假的喜慶氣氛,豐富了群眾的文藝生活,還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干勁和豪情,其中,文獻社區、長壽社區及鳳山社區在節假日里力推的“十音八樂”、“女子車鼓隊”等匯演活動,備受各方矚目,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通過舉辦一系列平民參與的節慶活動,培育有主題的公眾慶典,使得節慶文化深入民心。
●融合城市管理是鎮海文化建設的有益嘗試。
街道積極響應市、區相關文件要求,進一步提高市民城市管理意識,增強轄區居民的認同感與凝聚力,認真開展城市綜合管理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樹立鎮海獨特品牌。為此,鎮海精心策劃,全力開展學雷鋒志愿活動,家園清潔志愿活動,美化、綠化家園志愿服務活動,“創文明校園,爭做文明使者”活動,環保宣傳活動,“創建文明機關,爭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市民行為規范教育活動和“城市管理”主題宣傳文藝演出等,盡力把轄區內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全員參與,力求將鎮海街的面貌煥然一新,讓宜居荔城在鎮海得到生動體現。據介紹,鎮海結合城市管理在轄區內市實小、麟峰小學、梅峰小學、中山中學、幼兒園等學校廣泛開展“創文明校園,爭做文明使者”活動。利用班會、團隊日等活動,采取征文、演講、知識競賽、經典誦讀、制作宣傳圖片和影像資料等多種形式,使文明禮儀進課堂,列入德育校本課程,開展評選文明學生系列活動,普及文明禮儀,宣傳科學知識,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著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合一”的教育網絡。在學校教學課堂開展“經典國學”學習活動,利用在玉湖書院建設的“經典國學”主題文化館對青少年進行國學教育,讓他們汲取優秀的傳統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增強了主人翁意識。 (盧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