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向莆鐵路的順利開通,贛莆兩地的人民友好往來、文化經濟交流,芝麻開花節節高。從本期起,本報開辟專欄,以特別關注十三多萬江西人在莆田真實的生活與發展現狀,連續報道江西人(贛商)順利和諧地融入莆田和在莆田的創業傳奇,展示江西人精神的正能量(友好和睦,德善致富等)和為莆田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hellip;hellip;
要說到在中國十大商幫中最早形成者,還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徽商、晉商,位處江西,聲名并不顯赫的贛商卻處于領先。贛商在歷史上被稱為“江右商幫”,據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目錄雜說》中記載:“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蓋自江北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遂該域從商者共有此“江右商幫”之謂。
盡管在江右商幫中,既沒有出現像徽商那樣坐擁巨資,堪與王侯相比的富商巨賈,沒有形成像晉商那樣經營著壟斷行業,也不能如浙商那樣成為中國近代資本的源頭,也就是說截至目前還沒有出現胡雪巖、李嘉誠那樣的巨商,也還沒有出現陳嘉庚、邵逸夫這樣傾心于公益事業的大良商,但贛商卻以其人數之眾、操業之廣、誠信度之高和滲透力之強讓世人矚目,他們謹遵:“敢為人先、誠實勤奮、悟真懷善、求真務實、德惠桑梓、以德聚財、以財播德、自律自強、舍得有道”的贛商精神,從小處著眼,勇于開拓,善于應變和把握時機。已然成為當代商界一支極具活力的生力軍。據不完全統計,僅在莆田的贛籍工商人士、務工人員已達十三萬之多,行業涵蓋木雕工藝、建筑工程設備、建筑裝修、出租車營運、餐飲服務、鞋帽皮革及廣告業,隨著向莆鐵路的開通,敏銳的江西人已然把莆田作為創業的樂土,興業的福地,他們通過產業聚集,紛紛把目光投向莆田,這一由大量人員涌入的現象,盡管沒有像寫進歷史和拍成影視的“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那樣波瀾壯闊,極盡悲歡慨嘆,極盡風流壯舉,但他們對莆田的格外青睞,把莆田當作可以信任可以較好生存和順利發展的第二故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助推了莆田的經濟發展,市場繁榮?!案覟槿讼?,抱團發展”是新時代贛商的品格特征,也是贛商在異地尋求發展的精神體現。
2013年9月13日是一個秋高氣爽、陽光溫煦的好日子。滿園春色關不住,一呼一喚即出來。莆田市江西商會在各級領導關懷下,在各界人士支持下,在莆田各方友商鼓勵下,在江西的無數老鄉呼應中隆重地成立了!祖籍江西吉安的莆田市華星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和平先生榮幸地當選為該商會會長。這位當兵來到莆田、轉業后又留在莆田的江西人以求實勤奮、悟真求善的個人品格和魅力實現了自己由一個軍人到企業家的成功轉變。多年來他以德聚財,以財播德,成為在莆江西贛商的標桿。然而,面對江西人齊集莆田之后的“有點散亂”,他覺得有必要從自己的事業中“分心”出來,讓在莆鄉親擁有一個“交流的渠道,合作的平臺,共同的家”。他覺得組建商會,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抱團發展”,更是精神層面的“鄉情凝聚”。商會只是一個組織形式,但引導江西籍在莆經商人士遵從傳統理念,弘揚贛商精神,已是一個更為迫切的社會責任。
莆田市江西商會成立后,楊和平先生依托商會這個社團組織,開展系列“德惠桑梓,感恩莆田”的“商德”講座,鼓勵全體會員用社會主義正確的價值觀和財富觀來指導經商實踐。做到順勢而為,誠信經營,取財有道,為贛莆兩地添光添彩。
作為一名企業家,楊和平先生在莆田建筑工程機械行業稱得上“大腕”,但作為一位江西人,他卻以憨厚、平凡的面容被大家視為最沒有架子同鄉,他臉上總是掛著親切隨和的笑容,他是一位以平凡的心態做不平凡事情的江西人。
楊和平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莆田僑鄉時報記者的采訪,他平和謙虛地告訴記者,你們要多宣傳報道莆田市江西商會,多宣傳報道江西人在莆田安家落戶、順利生存和美好發展,多宣傳報道我的老鄉——贛商在莆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艱苦又富有傳奇的創業經歷,以及贛商的優良傳統與美好商德。
楊和平先生雖然轉業多年,但身上還保持著一股軍人的干勁。在莆田的江西老鄉都十分信任他,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難,一找他,他二話沒說,便馬上盡心傾心出手幫助,給予滿意的解決。楊和平表示:公司的事再忙,我都會抽出時間,到商會做好商會會長工作,讓莆田市江西商會真正成為十三多萬江西老鄉信得過的家。
我們相信,莆田市江西商會在楊和平會長的領導下,在莆田的十三多萬江西人在楊和平會長的帶領下,在莆田的事業會更加風風火火,馬到成功,功德無量,成為莆田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萬碧東 林洪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