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秀嶼港區,莆田邊防檢查站秀嶼執勤點舉行進駐揭牌儀式,標志著在海上和平女神媽祖故鄉莆田市的11個對外開放泊位啟用“新大門”。“每一艘外輪都是一片lsquo;浮動的國土rsquo;,官兵進駐新的執勤點后,就是為外輪及其船員提供lsquo;零等待rsquo;管理服務。”在現場,該站執勤業務一科科長李捷峰言語利落。
秀嶼港位于臺灣海峽西岸,東距臺灣臺中港72海里,南距香港397海里,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是我國沿海對外開放地帶及對臺往來的交通樞紐。但是,秀嶼港區距離市區的莆田邊檢站報檢廳40多公里,以往,外輪代理公司辦理出入境通關手續,在正常情況下來回路程需要一二個小時。
高速發展的進出口經濟,離不開大幅提高的通關效率。該執勤點先后投入800萬元專項資金新建,直接在港區提供“全天候零等待”快速通關服務,確保外輪第一時間靠港,第一時間作業和在港安全。同時,該執勤點推行“關口前移”,充分利用利用船舶航跡追蹤系統(DMS系統)和船舶風險評估系統,將外輪可能受到天氣、潮汐、航道等影響列入評估范圍,并解決停靠輪輪偶有發生的拋錨、機械故障、淡水緊缺、船員生病等情況,有效增強了莆田對外開放口岸的競爭力。據統計,與以住相比,今后該口岸每艘進口船舶原木卸載可節省2個工作日,僅停滯費用就節省13萬元。
該執勤點大樓位于秀嶼港區中心地段,總占地面積9.6畝,含辦公、接待、辦案和生活四個功能區,并設有精簡型邊檢執勤點勤務指揮中心、34米的邊檢職業文化墻,建成全國公安邊防部隊首家實體化運作的邊檢職業文化創意工作室,形成了更加專業、高效的邊檢勤務模式,有效提升口岸通關效能。
目前,該執勤點推行“分區域執勤、一體化服務”理念,主要承擔秀嶼港務集團港區、LNG碼頭、莆頭作業區的邊防檢查任務,功能輻射東吳港區及湄洲島對臺客運碼頭,覆蓋莆田口岸的11個對外開放泊位,服務管控半徑達30公里。“莆田市是媽祖故鄉,每年接待游客120多萬人次,其中臺胞就有近二十萬人次。出入境邊防檢查執勤點就是一扇不尋常的國門通道,更是展示媽祖故鄉人民溫暖心意和莊嚴承諾的lsquo;窗口rsquo;。”揭牌儀式上,副市長蔣志雄說。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