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偏僻的農村,夜晚伸手不見五指,如今燈火通明,華麗轉身。圖為入夜的荔城區拱辰街道南郊社區一瞥。
圖為我市城市照明自動化監控中心工作人員在值班的情形。
日前,受國家住建部派遣,國家低碳照明研究中心組織專家組,對我市城市道路照明自動控制系統進行驗收。專家組一行通過審閱資料、實地勘查、技術質詢等,一致認為該項目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據了解,路燈被稱為城市的眼睛,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有著“白天看樓,晚上看燈”的說法。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道路的增加、延伸,我市不斷推進路燈夜景建設工程。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及區間的主干道擁有路燈數量約3.5萬盞。根據國家住建部在“十二五”城市綠色照明規劃中提出的“積極開展城市照明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試點示范,積極探索合同能源管理在城市照明行業的應用。”要求,去年,國家低碳照明研究中心將我市作為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城市照明節能改造的市級示范試點,我市投資近500萬元,在全省率先實施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改造項目。實施的節能改造項目第一階段完成了87臺節能設備和自動控制系統設備的安裝和調試,經專家論證和驗收,項目已投入了運行。該項目通過采用路燈實時遙控、遙測、遙信“三遙控制系統”技術,提高燈具使用壽命,降低了運行成本,使節能率達30%以上,年度節電450多萬千瓦時,按照我市現行路燈電費標準計算,可節省300多萬元的電費,從而實現城市照明節能,填補了我市道路節能照明技術的空白,同時也提升了城市的品質。最近,市政府又作出決定,繼續實施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改造項目,將斥資約2000萬元,進行第二階段的單燈節能和LED節能改造。
在實施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改造項目同時,去年7月,市住建局與北京國城科綠色照明科技研中心有限公司簽訂了《莆田市城市道路照明自動控制系統——設施提升配套系統項目合同》,項目于2012年9月開工,2013年5月全部完工。據了解,我市城市道路照明自動監控系統設施提升配套系統項目工程覆蓋4個區的主干道、次干道、及鄉鎮偏遠地區。452個照明控制點全部安裝自動化監控管理終端,并結合GIS地理信息技術重新設計監控中心。在實施過程中,更換、新增部分設備,控制點都納入統一的監控系統平臺,建立了一個集中、計算機化自動監控、控制管理系統的監控中心。該中心發揮“數字保姆”的作用,具備監控全市范圍內的路燈監控功能,可以對全市范圍內的路燈進行實時遙控、遙測、遙信等“三遙”控制,同時,該中心還能夠實現全年365天,每天不同時間的等亮度開、關燈時間控制,并且通過對城市照明設備運行狀況的遙控、監控和運行參數的采集、分析,解決路燈小概率時間(如雷雨天氣、臺風、政務/節日需要,天文日食等現象)的控制問題,一旦發生故障或失竊事件,監控中心就會自動報警,通知有關人員及時趕赴現場處理,實現城市照明的自動化、精細化管理。(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朱玉清 謝高峰)
》》》延伸閱讀: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節能服務公司通過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包括:能源審計、項目設計、項目融資、設備采購、工程施工、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節能量確認和保證等一整套的節能服務,并從客戶進行節能改造后獲得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取得利潤的一種商業運作模式。
城市道路照明自動控制系統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路燈已不再局限于街道照明,而是發展為表現城市景觀、體現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因此,現代社會對路燈的管理和維護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根據光照度變化及時開/關燈、隨時調整景觀燈的開/關燈時間并進行應急調度、及時發現故障并立即進行修復等。
目前各城市管理部門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已很難保證城市照明系統的正常開關燈和運行,特別是當照明控制箱或線路出現問題時,就有可能造成大面積滅燈,產生較壞的影響。同時由于缺少實時監測手段,無法實現故障的及時發現和維修。隨著政府和市民對照明管理和維護要求越來越高,照明管理部門的管轄范圍也越來越大,為了及時發現故障并立即進行修復,仍然采用檢修車上街巡燈的方法越來越難以勝任。
采用城市照明自動化監控系統以后,全市范圍的全夜燈、半夜燈和景觀燈的開/關均可實現自動控制。同時,由于照明自動化監控系統具有自動報警和巡測、選測功能,調度人員可以在故障發生后的數秒鐘內及時了解故障的地點和狀態,為及時進行修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路燈維護及時,可以極大地減少對照明管理部門的投訴、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有利于城市的治安,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從而進一步提高城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