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熱,只有更熱。連日來,福建發布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許多地區最高氣溫升至40℃以上。在秀嶼港,90后警花方曄驊頂著烈日,冒著酷暑,仍然堅守海面上的出入境邊防檢查崗位。
8月8日中午12點多,幾無遮擋的秀嶼港區碼頭泊位邊,肉眼可見蒸騰的起吊車尾氣,高溫帶來的窒息感,比簡單的度數具體得多。此時,莆田邊防檢女警方曄驊和戰友,正攀上船舶懸梯,搖搖晃晃登上停泊在秀嶼港的“同茂七”號貨輪,滾滾熱氣從她的褲管中直往上躥,汗水浸濕的衣服緊緊貼在身上。
方曄驊像很多“90后”一樣,立志尋找青春綻放的地方,2007年毅然從江蘇入伍來到福建,并順利考上軍校分配到莆田邊檢站執勤業務科工作。原本領導和戰友們“憐香惜玉”,讓方曄驊在執勤點報檢大廳辦證,可小方愣是“主動請纓”到碼頭一線執勤。
秀嶼港位于臺灣海峽西岸,東距臺灣臺中港72海里,南距香港397海里,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是我國沿海對外開放地帶及對臺往來的交通樞紐。“一般如果氣溫在36℃的話,外輪上溫度怎么也得超過40℃了。”方曄驊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說,這幾天站在每艘外輪的甲板上,滾燙的空氣中混雜著刺鼻的機器油味,經常感覺呼吸困難。她邊說邊挽起短袖警服,胳膊上陽光能曬到的皮膚和沒曬到的皮膚黑白分明。
吃午飯就像打仗,工作間歇有時才20分鐘,一天巡邏數十公里hellip;hellip;方曄驊指著“同茂七”號貨輪笑著說,船上5000噸葉臘石將運往臺灣。每天,她和戰友們在莆田口岸的11個對外開放泊位,提供“零等待”通關驗放,有外輪出入境時隨時靠前服務,確保外輪第一時間靠港,第一時間作業和在港安全。按照港區目前每年近200艘次的外輪靠泊量計算,僅此項便利措施就可為它們節約各種成本200多萬元。
有時,外輪根據潮水時間,選擇在12點-14點出入境,而這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如果遇上有外輪停泊在碼頭,方曄驊晚上更是要通宵監護,與泡面、熬夜、加班為伴是經常事。方曄驊還與秀嶼邊防大隊聯合打造“20分鐘法律服務圈”,每名官兵包片管轄區域,結合高清智能數字監控系統,確保在較小的巡防區域內,20分鐘內處置涉法事件,最大限度滿足外輪船方在港的安全感。辛苦的付出換來通關的便利,如今,該口岸每艘進口船舶原木卸載可節省2個工作日,僅停滯費用就節省13萬元。每次外輪靠泊更換船員時,他們可以在下船后、上船前均直接在港區辦好手續。
“我涂了好幾層防曬霜,可還是被曬得好黑。胳膊在外面露半天就曬脫皮了,感覺針刺一樣痛。”這位年輕的“警花”沒說兩句,就鉆進船艙內檢查出境船員證件。狹窄的貨輪內,每個人就像是在一個蒸籠里。這時,“同茂七”號貨輪船長王志國遞上幾瓶礦泉水,一再贊嘆小方的敬業精神。“大熱天,聽了這些話,感覺涼絲絲的清爽。”方曄驊說,能得到別人的理解,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
“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打心底喜歡這份lsquo;充實的累rsquo;。”方曄驊鼻尖和兩鬢都冒著汗說,找到理想的職業,青春有價值,感覺自已就是幸福的。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