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屬來港接送,到申請高溫補助,平時黨組織一心想著大伙。關鍵時刻,我們更要鉚足干勁撲在工作上!”6月24日,東吳港區員工付強,頂著戶外40多度的高溫,堅持在碼頭一線加緊作業。這得益于莆田邊防檢查站黨委緊緊摳住基層黨建“牛鼻子”,踐行“警企工”黨建聯創聯建做法和由此帶來的強大凝聚力、感召力。
近年來,莆田邊防檢查站黨委聯合莆田市總工會、福建八方港口發展有限公司,把“部隊、企業、工會”黨建聯創聯建工作延伸至港區一線,合力解決發展難題,抱團共渡難關,進一步增強了口岸整體競爭力。這個站被莆田市政府授予“愛民固邊模范邊檢站”榮譽稱號,經驗做法被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轉發。6月23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強批示肯定:“三方四共”黨建創先,通過優勢資源互補,基建黨建互促共贏,警地攜手共謀發展,推動“兩學一做”學有特色、做有成效,探索了一條警地共建基層黨建的新路子。
實起來:找準“穴位”建強堡壘
5月30日下午,莆田邊檢站和莆田市總工會、福建八方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共學 共做 共創 共建”黨建聯創活動簽約儀式,在莆田邊檢站舉行。在港區一線設立實體化“黨建數字工作室”,推行基層黨組織制度化、常態化幫扶,這在全國“警企工”黨建聯創活動中尚屬首家。
找準“穴位”,變“各自為政”為“牽手合作”。針對口岸黨建工作和黨員管理教育現狀,負責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的莆田邊檢站,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調研等多種形式,牽頭研究出臺《“三方四共”黨建工作機制》,把全年部署和重點籌劃結合起來,區分“部隊、企業、工會”三方黨委(黨組)、黨支部、黨小組不同特點,組織結對、黨員聯動、黨群聯盟等方式,共享落實組織生活制度、規范組織程序,凝聚黨組織合力和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形成強有力的協同效應。
窺一斑而知全豹,一幅“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的畫卷漸次展開。這個站還主動向上級爭取專項支持,在港區建設實體化“黨建數字工作室”,分為星火燎原數字制作區、流動黨員休閑屋、陽光能量站、黨建投影展示中心、紅色星空體驗區等,具備黨史學習、黨員交流、政治教育、心理疏導、困難幫扶等功能。他們發揮黨建工作室“孵化器”的作用,注重“警企工”黨建資源科學整合,實現組織聯建、隊伍聯育、活動聯搞、品牌聯創、資源共享,筑牢凝聚組織合力、強化作用發揮、踐行群眾路線的聯創聯建平臺。
黨建做實了,就能轉化為港區生產力。今年來,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東吳港93名“警企工”黨員骨干發揮引領作用,為港區發展輸送“紅色暖流”,實現港口吞吐量超過170萬噸,貨物價值近3億元,主要指標呈現出穩步上升的喜人態勢。
活起來:“紅色動力”注入港區
6月7日上午,東吳港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黨建聯建活動大黨課,由全國勞模、莆仙戲劇院書記王少媛在碼頭一線,以親身經歷為港區黨員開展授課,讓黨性修養在基層“開花結果”。
“黨建聯建沒有重點,就沒有方向,不能lsquo;眉毛胡子rsquo;一把抓。”這個站黨委書記、政治委員吳冰介紹說,他們建設口岸黨員“服務之家”,開展“我是黨員向我看齊”“我的崗位我負責”等崗位認領活動,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這個站黨委派出執勤業務一科黨支部24小時駐扎福建八方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同上黨課、同過組織生活,實現三位一體“共學”,鍛造港區黨員黨性觀念。
黨建聯建最忌浮在面上,沉不下去,扎不了根。針對口岸零散黨員“組織生活難開展、模范作用不明顯”等問題,他們共同開展黨史教育、紅色影視,聯合舉辦黨章、黨課競賽,不斷強化黨員身份意識和黨性意識。每月邀請企業員工組成服務“督導組”,對口岸一線黨員群眾的服務態度、工作效率等進行檢查,評選黨員先鋒模范,消除黨建聯創聯建的“最后一公里”。同時,該站緊盯基層黨建“末梢”,梳理了650個基本理論點、150個常見難題解答,制成小冊子下發黨員人手一本,發揮黨員“以點帶面”的模范作用。
“警企工”黨建聯創聯建不是簡單的“1+1+1”,而是逐漸匯集成一條“干事創業”的長河。他們三方還健全“警企工”聯建例會制度,打造“黨建110”值班平臺,成立困難黨員慰問基金,定期走訪慰問警地困難黨員、流動黨員、烈士家屬、原赴海地維和官兵家屬等。每月舉辦“黨員志愿日”、打造“黨員服務月”等品牌,廣泛開展黨員先鋒服務活動。今年端午節,莆田邊防檢查站政委吳冰、莆田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吳慶煌帶隊,聯合到福建省東吳港對外開放碼頭,慰問酷日中作業的港口一線作業工人,實地了解港區職工困難。當天在現場,港區工人、群眾、邊檢官兵深受鼓舞、滿懷激情,順利完成“吉梅”號等2艘在港外輪監護,以及12萬多噸進口煤的卸載。
動起來: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不久前,市政府正式發布《莆田口岸邊防檢查限定區域分級管理辦法》,這是福建省首次以地方政府行政規章形式,對出入境口岸限定區域管理進行規范,并與國際慣例“接軌”。今年來,這個站將“警企工”黨建經驗提煉為理性認識,固化為服務機制,推動警企工融合發展,有效增強了莆田口岸的競爭力。
盯著口岸發展“動起來”,黨建才有生命力。莆田市港口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港區周邊中海油LNG、中央糧庫等重大項目企業呈星羅棋布之勢,對此,這個站主動響應地方經濟建設發展規劃,讓黨組織建設與邊檢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圍繞“一帶一路”、福建自貿區及向莆鐵路等項目規劃,突出對東吳港區、國投湄洲灣配煤基地、湄洲島對臺旅檢等重點建設開展研究和論證,深化駐企業務科、邊檢協管員等經驗做法,探索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口岸管控制度,在口岸構建“馬上就辦”服務體系,全力構筑沿海省份與內陸省份的“山海大通道”。
這個站還把“警企工”黨建與群眾期盼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單一窗口”服務平臺,應用“網上辦事大廳”,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一證式通行”等工作模式,實行24小時全天候報檢、預約、夜航和咨詢服務。同時,該站建立健全“警企工”聯建定期例會制度,結合口岸出入境貨物多、官兵執勤時間長、工作量大的實際特點,設立“黨員先鋒崗”,建立“黨員突擊隊”,讓官兵和企業一起融入服務口岸發展的之中,培育共同發展理念。
“一名黨員一面旗,一個堡壘一盞燈,抓黨建就是抓住了港區經濟發展的關鍵。”福建八方港口發展有限公司林敬東總經理介紹說,港區內逐漸形成了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二年來,這個站駐企執勤業務一科服務出入境人員10374人次,檢查出入境船舶457艘,開展便民專項活動近百場次。他們研究出臺邊檢勤務機制改革實施意見、服務港城崛起等48項工作舉措,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 (吳志 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