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央四套《遠方的家》欄目組來莆田拍攝“一帶一路”專題片,特地來到文峰宮現場拍攝媽祖貢品制作過程。
《遠方的家》是央視重點打造的一檔旅游文化專題品牌欄目,欄目播出覆蓋全球120多個國家,擁有廣闊的收視市場和穩定目標受眾。繼《沿海行》、《百山百川行》、《江河萬里行》等7個系列之后,該欄目今年又推出《一帶一路》系列專題。這也是繼《沿海行》專題欄目之后第二次來莆田拍攝專題。此次“一帶一路”莆田專題將制作成上下集,每集45分鐘,預計于10—11月播出。
文峰宮管委會主任陳鷺玲介紹說,文峰宮媽祖供品是“中華一大絕活”,是民間傳統的敬神獻禮食品裝飾藝術,俗名“媽祖筵桌”,通常在媽祖神誕和升天紀念日,以及傳統節日擺列供奉。其配套和擺列均有相對固定的格式。供桌上必備:香、花、果盒、饌盒、壽桃、面飯、五果、六齋、茶、酒。筵桌則分稱文筵和武筵,而每架齋筵的搭配再分為:十齋、十二大碗(四平八企或八平四企)、十二小碟等。除規格筵桌外,尚有自由創作的食品裝飾造型藝術作品,其中的媽祖故事等人物造型、水族朝圣、海鮮景等,尤有特色。2007年5月,《文峰宮媽祖供品》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逢農歷的三月廿三日、九月初九日媽祖神誕和升天紀念日,以及重大的傳統節慶,在媽祖祭祀儀式上,都要擺置既“敬神”又“娛人”的一盤盤色彩繽紛、造型別致的媽祖供品,讓來自市區和內陸各地,以及臺灣地區,海外華僑、華人的香客,在進香的過程中,默默傳遞著愿想與神諭。其古老而嚴謹的排序和極富地方民俗韻味和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已流入內陸各地和臺灣地區的媽祖宮廟,影響所及,范圍廣泛。 (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