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
揭碑
點眼
鄉戲
筆會
2月2日,莆田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龍山宮揭碑儀式暨赤溪張公文化活動中心落成剪彩典禮在涵江區莊邊鎮赤溪村舉行。
龍山宮位于赤溪村赤溪自然村龜山上,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為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近代重修。該宮坐南朝北,面闊五間13.6米,進深8.9米,建筑占地面積121平方米,單體建筑,由正殿和左、右配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柱帶前廊,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睡蓮、抱鼓石、柱礎、柁墩、雀替浮雕仙獸、花卉等圖案,雕工精美,比較完好保留清代建筑風格,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是研究清代建筑的實物資料;該宮已列入福建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名錄。
市文物局局長連金焰告訴記者,龍山宮主祀張公,每年農歷七月廿三,全市大小500多個供奉張公的宮廟都會舉行各種民俗活動。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在東南亞國家、港澳臺地區有近百座張公廟,不少是從莆田分靈而出,近年來經常有東南亞、港澳臺香客來龍山宮謁祖進香朝拜,促進了海外僑胞的商貿、文化交流,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記者了解到,赤溪村是革命老區村,人口約1500人,在外經商的就有600多人。近年來,在外經商的企業家們紛紛回家捐資興建公共服務設施,為家鄉的建設貢獻一片愛心和力量。
在外經商、事業有成的赤溪村民鄭景尚、黃新軍說,龍山宮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旅游勝地,提高村民文物保護意識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去年春節在外經商的鄉親省下鞭炮錢,帶頭捐資建設的鄉村文化活動中心已經落成,能為家鄉建設做一點貢獻,大家心情舒暢,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
當天,我市書法家黃天祥還為村民書寫春聯送祝福。(時報記者 鄭育俊)